第4章 從沙場到宮廷: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路(下)(第2/6頁)
章節報錯
代,達到了“群書大備”的盛況。
10.完成統一鞏固霸權地位
628年6月3日(貞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朔方人梁洛仁斬了夏州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首級,歸降唐朝,標誌著唐朝完成了全國統一。630年(貞觀四年),唐太宗命令李靖出兵塞北,挑戰東突厥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指揮下,成功滅亡了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稱為“天可汗”。
634年(貞觀八年),吐谷渾入侵邊境,李世民派遣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將領出擊。次年,吐谷渾首領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被國人所滅,唐朝另立新王,穩定了該地區的局勢。639年(貞觀十三年),由於高昌王麴文泰拒絕向唐朝朝貢,李世民命令侯君集、薛萬徹等人討伐高昌。次年,麴文泰病逝,其子麴智盛繼位並投降唐朝。唐朝隨後在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紛紛到長安朝貢。
645年(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以高句麗攝政弒主虐民為由,親率唐軍從洛陽北進攻打高句麗。儘管最終因氣候寒冷和糧食短缺班師回朝,但唐軍在這次遠征中取得了多次勝利,攻佔了多座城池,並俘虜了大量的高句麗人口和物資。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派兵攻擊高句麗。牛進達、李積、李海岸率領唐軍從水陸兩路進擾高句麗,經歷百餘戰,皆取得了勝利,隨後攻克了石城,並在積利城下大敗高句麗軍隊,共斬首級兩千。同年底,高句麗王派遣其子莫離支任武入朝謝罪。648年,古神感率領唐軍渡海攻打高句麗。在易山,唐軍遭遇了約5000名高句麗的步騎兵,併成功將其擊敗。當晚,超過一萬名高句麗軍試圖襲擊古神感的船隻,但再次被唐軍擊退。
與此同時,大將薛萬徹率軍渡過鴨淥江,抵達泊灼城。面對唐軍的攻勢,高句麗人紛紛棄城而逃。大酋長所夫孫試圖抵抗,卻被薛萬徹斬首。隨後,薛萬徹又擊敗了三萬名前來增援的高句麗軍隊。645年(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率軍前來與唐朝大軍交戰。第二年,唐軍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擊,最終打敗了拔灼,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其消滅。隨後,拔灼的堂兄咄摩支向唐軍投降,標誌著薛延陀的滅亡。
646年(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了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了單于都護府,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唐朝的疆域。此時,唐朝的版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至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西達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到哥勿州(今吉林通化)。
歷史評價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備受讚譽的帝王之一,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領導力著稱。他在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特別是透過玄武門之變鞏固了政權,對初唐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李世民對待少數民族政策開明,多采用懷柔手段,促進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魏徵曾說:“陛下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治理國家,到中年時已經統治了億兆人民。您起初以武力統一了海內,最終用文德贏得了遠方民族的歸附。”
房玄齡表示:“陛下集眾多美德於一身,無所不備。作為臣子,我們非常珍惜和重視這些美德,愛戴並珍視陛下。”
李治回憶道:“先帝親身披甲上陣,親歷戰陣,戎裝常被馬汗浸溼,頭盔裡甚至生出蝨子。他平定了天下,安定了百姓。短短數年間,四海之內一片安寧。之後,他感恩上帝,開始治理人民,使國家繁榮昌盛。”
司馬光高度評價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他的文治武功遠超前代。唐太宗善於驅策英雄、廣納賢才,樂於接納良謀與直諫。他解救民眾於水火,使百姓安居樂業,化盜賊為君子,令社會和諧穩定,衣食無憂。其統治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