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起來,警告說:“我養你是為了娛樂,怎能讓你干預朝政?”隨後便疏遠了他,並在其子因貪汙被查後,將祝漢貞流放。

同樣地,樂工羅程以其精湛的琵琶技藝深受皇帝喜愛。然而,羅程倚仗皇恩,竟因小事謀害人,被捕入獄。儘管其他樂工求情,強調羅程的才藝可為宮廷增添光彩,但李忱堅持道:“你們憐惜的是他的才華,而我憐惜的是祖宗留下來的法度。”最終下令依法處置了羅程。

透過這些舉措,宣宗皇帝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對法律尊嚴的高度重視,以及在執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決心,即使是最受寵愛的近臣也不例外。這種公正無私的態度不僅鞏固了他的權威,也為朝廷樹立了一個嚴明法治的典範。

從善如流

唐宣宗李忱以其善於接納諫議而著稱,在唐朝晚期的君主中顯得尤為突出。無論是諫官激烈的勸阻,還是門下省謹慎的封駁意見,他大多能虛心接受。對於大臣們的奏議,李忱視若珍寶,每次收到他都會先洗手焚香,以示莊重,然後仔細閱讀,認真對待每一條建議。

魏謨,作為名臣魏徵的五世孫,在李忱的支援下繼承了祖父直言極諫的傳統,成為朝廷中不可或缺的諫臣。魏謨敢於直言不諱,無所畏懼地提出批評和建議,再現了其祖輩的風範。李忱常讚歎道:“魏謨有他祖輩(魏徵)的風範,朕對他極為重視。”

此外,兵部侍郎蔣伸提出的關於官場腐敗問題的意見也深得李忱讚賞。蔣伸指出,官位易得,其中不乏心存僥倖之人,可能導致混亂。李忱對這一見解倍加稱許,並再三挽留蔣伸,希望能在單獨的時間內進一步討論政事。不久之後,蔣伸便被任命為宰相,肩負起更大的責任。透過這種方式,李忱不僅展現了他對諫議的開放態度,還樹立了一個尊重賢才、重視諫言的典範。他的這種治國理念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廣泛尊敬和支援。

智術治國

唐宣宗李忱以其獨特的治國之道和對臣下的恩威並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在朝堂上的表現既莊重又親民,對待群臣猶如待賓客,從未流露出倦意。當宰相奏事時,他展現出令人敬畏的威嚴;然而,奏事完畢後,他會面帶微笑,與群臣閒談,話題從裡坊瑣事到宮中游宴無所不包。經過一刻鐘左右的輕鬆交流,他又會變得嚴肅起來,告誡群臣要善自為之,並表達出對他們可能辜負自己期望的擔憂,然後起身回宮。這種互動方式使他既能保持皇權的威嚴,又能與大臣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絡。

大中年間最受寵信的宰相令狐綯曾描述過這樣的場景:儘管他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但在延英殿向皇帝彙報工作時,每次都汗流浹背,因為感受到皇帝那不容有失的嚴格要求。唐宣宗李忱透過這種方式,實現了以智術治國的理想狀態——既能夠有效地駕馭大臣,又能在需要的時候展現溫情的一面。

平易近人與細節關注

宣宗不僅在朝廷上表現出色,他對宮廷中的低階雜役也極其關心。據說,只要見過一面,他就能記住這些人的長相、名字以及他們的職責,並且如果這些人患病,他會派遣御醫治療,甚至親自探視病情,賞賜物品。這在歷代君王中是極為罕見的行為,體現了他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和關懷。

此外,宣宗的心思細密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度支部門上報的一份報告中將“漬”誤寫為“清”,主管官員以為皇帝不會注意到這個小錯誤,但李忱一眼就看破了問題所在,並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罰,從而也顯示出他對細節的關注和不容下屬疏忽辦事的態度。

深入民間與瞭解實情

表面上,宣宗經常外出遊獵,但實際上,他的目的是為了深入民間,實地考察地方官吏的表現,瞭解真實的民情。考慮到個人力量有限,無法走遍天下,宣宗還秘令翰林學士韋澳編纂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