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輕賦稅負擔

在經濟上,憲宗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減輕人民負擔並增加國庫收入。首先,他任命裴垍為宰相,推行減輕江淮地區賦稅的政策。裴垍下令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律按省估計算,觀察使先稅所治理州以自給,不足部分再徵收所屬州的稅。此舉顯著緩解了江淮人民的經濟壓力,使他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

2.營田養兵計劃

憲宗任用李絳為宰相,李絳提出並在北方實施了營田養兵計劃。元和七年(812年),李絳奏請在振武、天德兩地開墾良田約一萬頃,以節省財政開支並增強邊防力量。憲宗批准了他的提議,並命度支使盧坦負責具體經略。經過四年時間的努力,共開墾農田四千八百頃,收穫穀物四千餘萬斛,每年節省度支錢二十餘萬緡,邊防依賴此計劃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3.提高稅收效率

同時,憲宗還委任了一批擅長理財的官員擔任重要職務。元和元年(806年),李巽被任命為度支鹽鐵轉運使,在其任期內,李巽大幅提高了稅收效率,第一年徵課所入即達到了劉晏最高年份的水平,第二年更是超過了這個數字,第三年增加了180萬緡。舊制規定每年從江淮運送五十萬斛米到河陰,但長期以來未能達到這個數目,只有在李巽任職的三年間實現了目標。

4.改革江淮財政管理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河東節度使李鄘接替李巽擔任諸道鹽鐵轉運使。同年,李巽推薦彬州司馬程異(王叔文黨,八司馬之一)為揚子留後,程異復任淮南等五道兩稅使,對江淮地區的財政管理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進一步剷除了存在的弊端。至元和六年(811年)四月,鹽鐵轉運使王播報告稱,江淮河嶺以南、兗鄆等鹽院在元和五年收入賣鹽價錢六百九十八萬五千五百貫,而到了元和六年,因天下豐收,米價跌至每鬥僅值二錢。

唐憲宗在位期間透過一系列明智的決策和有效的治理手段,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政治與經濟問題,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憲宗的統治時期被視為唐朝晚期的一個小高潮,對於維持社會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軍事成就

唐憲宗李純在位期間的元和年間(806-820年),唐朝針對叛亂的藩鎮及少數民族發動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成功鞏固了中央集權,並恢復了國家的統一與穩定。以下是這些關鍵戰事的詳細描述:

1. 平定夏綏楊惠琳之亂:元和元年(806年)

指揮官:張承金

結果:河東、天德軍聯合作戰,成功擊斬楊惠琳,迅速平定了此次叛亂。

2. 平定西川劉闢之亂:元和元年(806年)

指揮官:高崇文

結果:高崇文率軍擊敗劉闢,後者被俘送往長安處決,西川地區重歸唐朝統治之下。

3. 平定鎮海李錡之亂:元和二年(807年)

指揮官:王鍔等

結果:李錡被其部下擒獲並送往長安處決,鎮海地區的叛亂得以平息。

4. 攻伐成德王承宗:元和五年(810年)至元和十三年(818年)

指揮官:吐突承璀、盧從史、田弘正等

結果:面對長期僵持的局面,朝廷未能迅速取勝。最終,在淮西之亂平息後,王承宗主動獻地謝罪,雙方達成和平協議。

5. 平定溪峒張伯靖之亂: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

指揮官:崔能、嚴綬、柳公綽等

結果:透過嚴綬的招降策略,張伯靖選擇上表請求隸屬於荊南節度使,避免了進一步衝突。

6. 平定淮西吳元濟之亂:元和九年(814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