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元宗”。

結語:李隆基的一生充滿了輝煌與遺憾。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迎來了最為繁榮的時期——開元盛世。這一時期,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文化繁榮昌盛,成為了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高峰。唐玄宗不僅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還透過一系列積極的人事和制度改革,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唐朝的強大國力。他重視人才、重用賢能,使得朝廷上下充滿活力,政府效率顯著提升。同時,他也大力推動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促進了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空前繁榮。

然而,晚年的某些決策失誤和個人情感影響了他的判斷。對楊貴妃的過度寵愛以及對安祿山等邊將的過度信任,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這場動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無數家庭流離失所,經濟遭受重創,社會秩序陷入混亂。李隆基也因此失去了政治權力,在晚年過上了困苦的生活,被迫遠離京城,避難於成都。

唐玄宗李隆基的經歷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起伏,更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縮影。他的成功與失敗都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權力、情感與國家治理之間的複雜關係。儘管晚年他遭遇了挫折,但他在開元盛世時期的卓越貢獻,仍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後人緬懷和反思的物件。

歷史評價

唐玄宗李隆基的統治時期,特別是在開元年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黃金時代。在他的領導下,唐朝不僅達到了自身的巔峰,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明輝煌的一個縮影。這一時期,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詩歌、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業貿易活躍,絲綢之路重現繁榮,中外交流頻繁,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帝國之一。

然而,歷史總是雙面的。儘管唐玄宗初期帶來了諸多成就,以他英明的領導和睿智的政策推動了唐朝進入“開元盛世”,使這一時期文化繁榮、經濟發達、軍事強盛,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耀眼的時代之一,至今仍被人們緬懷與讚頌。但他在位後期的一些決策失誤和個人偏好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對楊貴妃的寵愛和對邊將安祿山的信任失察,直接引發了安史之亂。這場長達八年的叛亂不僅動搖了唐朝的根基,還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與動盪。它也提醒我們,權力的高度集中和個人情感的過度影響可能會對國家命運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頲、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蘇轍:唐玄宗、憲宗,皆中興之主也。玄宗繼中、睿之亂,政紊於內,而外無藩鎮分裂之患,約己任賢,而貞觀之治可復也。憲宗承代、德之弊,政僨於朝,而畿甸之外皆為畔國,將以求治,則其勢尤難。雖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終,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廷、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分也。

關於李隆基的一些軼事典故

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裡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