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營地上,李光耀和他的幾個兄弟肩負起帶領300名高山戰士返回部落的任務。

戰士們個個精神抖擻,肩上扛著沉甸甸的肉,手裡還拎著幾個紅薯和土豆。

這是林棟曾經答應給高山部落的,如今也算是兌現承諾。

曉妍則忙著安排人手將剩下的肉製作成肉乾。

畢竟在炎熱的天氣下,做成肉乾更易於儲存。

與此同時,其餘的人則在為房子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經過這幾天的忙碌,五排房子終於即將大功告成,今天就只剩下最後幾間房頂的毛草沒有鋪。

林棟看著房子即將完工,也是時候重新分房子了。

林棟把所有幸存者召集到一起,圍坐在營地的空地上,開始商討房子的分配以及後續工作安排。

青青作為統計組組長,憑藉著對人員資訊的熟悉,林棟將人員住房分配的重任交給了她。

青青考慮了一下,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三排房子的那邊分給部落的人,要是家裡人口多,就酌情多分一間,保證大家都能住得舒適。

另外兩排的,安排給倖存者單身女性住,多餘的房間作為教室,以及部落還沒有分配到房子的家庭。

剩下的一排房子,分給倖存者,這次按4人一間安排。

眾人聽聞要建教室,皆是一臉驚訝,忍不住問道:“還要弄教室,教誰呀?”

青青說道,“這是林棟之前告訴我的,用來教育這些部落孩子。”

有人又提出疑問:“那讓誰來教呢?”

青青也不知道誰來教這些孩子,目光看向了林棟。

這時林棟說道,“青青你負責統計這塊,回頭看看咱們這兒有沒有以前教過書的人,挑選幾個合適的出來。”

緊接著,青青問道:“那教什麼內容呢?”

林棟思索片刻,也不知道編什麼好。

“大家結合咱們在島上的實際情況,一起編一些課程吧。”

於是,眾人開始集思廣益,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以下幾門課程。

漢語

算術

地理

生活衛生習慣教導,之所以有這門課程,是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如何保持個人衛生、預防疾病。

體育,要教孩子們武術,格鬥,射箭,投擲,防身術。

中醫,認識草藥,學會一些基本的治病方法。

如此一來,即便將來孩子們離開這座島嶼,憑藉這些知識和技能,他們也能在其他地方更好地生活下去。

大家沒有什麼意見後,林棟考慮還有些情侶,以及部落家庭住一個屋裡也不好,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後面咱們還會繼續建房,單人間、情侶房、家庭房這些,就按照每個人對營地的貢獻來申請分配。”

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獨立空間,大家自然十分贊同。

隨著營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事務的日益繁雜,原有的小組模式已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於是林棟決定對組織架構進行全面調整,將其通通改成部門,並在部門下細分層級,形成了一套更為完善的管理體系。

最終確定12個部門:戰鬥部,製造部,資源探索部,衛生部,教育部,農業部,養殖部,綜合管理部,海上運輸部,生活部,建設部,安保部。

各部門架構及職責如下:

- 作戰部:由陳宇擔任部長,金中兆任副部長。

共轄330名戰士,其中包含33名倖存者。

其下又細分為多個專業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