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幾百斤的香爐不在了(第1/1頁)
章節報錯
跑過來與趙毅告知案情的是派出所的民警陳濤,憑著多年的經驗,香爐被盜,趙毅初步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一起劫財殺人案。
來到案發現場,趙毅發現,的確原先擺放在寺廟大殿前廳的一個青銅香爐不在了。
那個香爐他之前陪母親來燒香的時候見過,聽廟裡的主持說,有兩百多斤重,據說是明朝洪武年間遺留下來的。
“兩百多斤,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沒有留下腳印和指紋。陳濤,再仔細看看現場,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線索。”
“好的,趙所,我這就去。”
眼看陳濤離開寺廟大殿,趙毅也在頃刻間陷入了沉思······
“劫財?那為何要將手無縛雞之力的寺廟主持老尼姑殺害?”
趙毅來回在寺廟的大殿內思忖著。出於職業的習慣,他將受害者的身份在心裡梳理了一遍。
寺廟的主持,女性,35歲,法名凡淨,原名叫李鳳,鄰省丁州人事,20多歲時,就跟著自己的姑姑(前山觀廟主持李蘭,法名凡了,李鳳的姑姑。)來到山關廟。
至於為何來到本地出家為尼?不得而知。在她30歲時,姑姑去世後,她就成了寺廟的住持。
整個寺廟,一直以來都是她和姑姑在打理,初來時,這座寺廟到處殘簷斷壁。
經過幾年姑侄二人的苦心經營,香火不斷旺盛起來。
當地往來的客商比較多,香客也大多數是大戶人家,有些出手闊綽的一次捐獻幾百上千元的大有人在,漸漸地也積累起了一些資金,於是就將寺廟改建成現在這般模樣。
平日裡,日常的開銷除了香客的捐助外,她們還在大殿外的廢棄院子內自己種菜。
出於對寺院的長期發展考慮,他們還隔開一個10平米寬的地方養了兩頭豬,當然了養豬的目的是為了賣了換錢用於寺廟的日常開銷和房屋的修繕。
據趙毅的瞭解,由於二人誠心向佛,和周圍的鄰居也相處得非常融洽。
自從她們姑侄二人來到寺廟以後,香火一年比一年旺,每年都要餵養四五頭豬賣出去,寺廟內所缺的器物她們也慢慢添置齊全。
閒暇的時候,姑姑李蘭除了教授李鳳佛經外,怕她覺得枯燥,還教她一些琴棋書畫的基礎。
李鳳雖已出家為尼,年近30歲了,一身素裝打扮也掩蓋不了她的曼妙身姿和散發出來的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的氣質。
平時上街買菜的時候,總是迎來許多人感嘆的目光,用“行者忘其路,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形容都不為過。
哪怕是個女的看到她都會嘆息:“可惜了,多麼俊俏的一個姑娘!我要是個男的都會:()密探贅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