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見調虎離山之計屢試屢敗,惱羞成怒之下,又絞盡腦汁想出一條毒計——給趙政派來名叫杜起立的扶正師爺。這杜起立財大氣粗,其父是富甲一方、聲名狼藉的富商,家中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富可敵國。杜起立憑藉父親的鉅額財富,一路賄賂打點,在官場謀得此職,滿心想著在這“肥差”上大撈一筆,將官場變成自家的提款機。

杜起立大搖大擺地來到清風縣後,便迫不及待地施展他的“卑鄙手段”。

故事一:拉攏不成反被辱

他首先把目光瞄準了趙政身邊的親信。聽聞趙政的得力助手王捕頭平日裡酷愛讀書,對古籍珍本情有獨鍾。杜起立覺得有機可乘,於是精心挑選了幾本價值連城的珍貴古籍,又附上一張厚厚的銀票,滿臉堆笑,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來到王捕頭家中。他先是假惺惺地對王捕頭的能力和功績一番誇讚,而後話鋒一轉,諂媚地說:“王捕頭,久聞您喜愛讀書,我特意四處尋覓,才尋來這幾本絕世好書,今日特來相贈,還望您笑納。以後只要您在趙大人面前多多為我美言幾句,多多關照關照我,好處自然是少不了您的。”說著,便將那銀票遞了過去,眼神中滿是貪婪與期待。

王捕頭一聽,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怒目圓睜,彷彿要噴出火來:“杜師爺,你以為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是個見錢眼開、貪婪無恥的小人嗎?我追隨趙大人,是為了守護這一方百姓,為了踐行正義,不是為了貪圖你這骯髒的錢財。你帶著這些東西,立刻給我滾出去!”說罷,他用力一推,將杜起立推出門外,那些古籍和銀票散落一地,在風中凌亂。杜起立狼狽不堪,灰溜溜地逃走了,心中既憤怒又無奈。

故事二:篡改賬目自食惡果

縣裡要修繕一座年久失修、搖搖欲墜的橋樑,這橋樑關乎著百姓的出行安全,是民生大事。趙政出於信任,將此事交由杜起立負責賬目管理。杜起立卻利慾薰心,心中打起了歪主意。他暗中勾結負責施工的不良商人,篡改賬目,虛報開支,將大量的工程款收入自己囊中。為了降低成本,謀取更多的暴利,他還指示商人使用劣質材料。

橋樑竣工後不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傾盆而下。由於工程質量嚴重不過關,橋樑在雨水的沖刷下,很快出現了裂縫,搖搖欲墜。百姓們嚇得驚慌失措,紛紛向縣衙投訴。趙政得知此事後,雷霆震怒,立即下令嚴查。杜起立本以為自己做得天衣無縫,神不知鬼不覺,沒想到負責施工的工匠們良心未泯,實在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冒著風險主動向趙政揭露了他篡改賬目的事情。

趙政勃然大怒,將杜起立召到縣衙,狠狠地訓斥道:“杜起立,你身為師爺,不思為百姓謀福祉,卻做出這等貪汙腐敗、危害百姓的事情。這座橋樑關乎著多少百姓的生命安全,你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如今,你必須立刻補齊款項,重新修繕橋樑,否則,必將嚴懲不貸!”杜起立嚇得臉色慘白,癱倒在地,他不僅沒撈到好處,還倒貼了一大筆錢,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故事三:挑撥離間遭識破

杜起立見拉攏和貪汙的手段都以失敗告終,仍不死心,又想出一條毒計,妄圖挑撥趙政與百姓之間的關係。他花錢僱了一些街頭混混,在縣城的各個角落散佈謠言,說趙政表面上為百姓謀福利,整天忙忙碌碌,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升官發財,還暗中剋扣百姓的救濟糧,中飽私囊。

不明真相的百姓們聽了這些謠言,心中開始對趙政產生懷疑。憤怒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他們紛紛來到縣衙門口,大聲質問,要求趙政給個說法。趙政得知此事後,並沒有慌亂,他深知這背後必定有人搗鬼。他立刻展開深入調查,透過明察暗訪,走訪眾多百姓,收集了大量證據,很快查明瞭謠言的源頭正是杜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