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北方攻略(第2/3頁)
章節報錯
過高麗女真之戰、華夏高麗之戰、華夏金國之戰後,生活百姓不足30萬,還多是女真、渤海、高麗祖民,漢民人數稀少。
我漢軍能夠控制此地,皆因安東陸軍、水軍四萬將士鎮壓。物資補給,幾乎全靠登州海港運來。長此以往,負擔頗重。
若是我軍繼續南下,滅亡高麗之後,為保安定,必將繼續駐軍,擴充兵力,登州的物資補給壓力將更大。
所以,貧道建議,可暫緩滅亡高麗,而是採用秦滅六國之策,今年索三城,明年割五地,逐漸蠶食,小刀割肉,逼迫高麗納貢稱臣,以糧食金錢納貢,供養我安東軍四萬將士,緩解登州運輸壓力。
待我漢人將安東都護府100萬頃土地佔據大半,稅收充足,再南下滅其國,繼續瓜分其耕地,封賞有功之臣。”
嘶,這招很卑鄙啊,但可行性也很強。
晁蓋不斷點頭。只是這一百萬頃土地想要充滿漢人,得耗費點時間。一頃15畝,一百萬頃就是1500萬畝。
光靠軍功封賞,那得賞到什麼時候?
看來中原腹心之地的土地國有之策要提上日程了。
北宋耕地巔峰期為一千萬頃,但真正佔有耕地的地主和中產,不足總人口10%。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進行土地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後再給百姓重新分配,90%的無地百姓是支援自己的,雖然土地還是國家的,但他們可以長期耕種,而且賦稅更低啊。
而剩下的10%有產階級,就給他們置換到高麗、遼東等地,等比例兌換就不要想了,每人給地15畝,免除他們五年賦稅,而且土地私有,就已經是闊宏大量了。
想到此處,晁蓋對喬道清道:“我明白軍師的意思了。高麗暫不可滅,但需他們破財免災?”
“正是如此。阮將軍帶船隊前往仁川宣揚國威之後,我方可再派使者前往漢城,獅子開口,要求他割讓土地,每年進貢糧食一百萬石,金銀十萬兩。”
“他們會給嗎?”
“難,高麗君臣,卑鄙而懦弱。見過我軍威勢,必不敢得罪。但畏威而不懷德,不死到臨頭,不會忍痛割肉。提前給他們說條件,不過是讓他們心裡有個準備。待我天朝大軍兵臨城下,他們自然會屈服,陛下再適當減免些進貢,他們自當感恩戴德。”
“看來不止我漢人喜歡調和,這高麗人也是這種毛病啊。”
“高麗自詡小中華,事事學我大中華。這調和的毛病也是如此。”
“好,那便延遲十日,先派使者,再派大兵。使者之事,便委託軍師了。”
“為陛下效力,自當鞠躬盡瘁。”
喬道清躬身道。
喬道清作為軍師,這次作戰也領了不少軍功,但仍未達到封侯條件,看王煥他們封侯十分眼熱,所以也挖空心思想要再立新功。見晁蓋贊同他的意見,也是心中雀躍。
有如此主公,自己的一身所學,也算有了用武之地啊。
“軍師,繼續說說你對金國和遼國的看法。”
晁蓋鼓勵道。
“陛下,殺人應當誅心,亡國必先亡心啊。遍觀我華夏曆朝歷代,凡改朝換代者,必是前朝無道,人心思變。
大漢如此強盛,到了末年,仍有張角登高一呼,請大漢赴死,百姓景從;
大唐武功之勝,前所未有,到了末年,被屠夫朱溫取代,天下無人可惜。
皆因王朝沒落,國民之心已喪。
大遼自天祚帝繼位,皇室內部仇殺不斷,天祚帝本身荒淫無道,喜愛打獵荒廢政事,加之對金戰爭,屢戰屢敗,契丹成年男子為之一空。奚族、蒙古、鐵勒、回鶻等部離心離德,國民之心已喪,即便我華夏不滅,他也會被蒙古諸部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