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世襲罔替(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地主和權貴掌握生產資料土地,自然想要把勞動人民繫結在土地上永世為自己勞作。
擁有更多物產的人想要讓子孫也能繼續這樣傳承下去,所以有了世襲罔替這個詞。
邢承恩也想子孫世襲罔替,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惡之源。
世界的真相,就是極少數人,想世襲罔替。
所有一切就是圍繞著這個展開、鬥爭。
為了世襲罔替,就必須崇物,因為物質崇拜後,物質能非常容易往後代傳承。
當整個社會預設這種遊戲規則,很顯然,持有更多“物”(土地、財富、生產資料)的人,將會在這個遊戲中,獲得絕對的碾壓優勢。
而精神崇拜下的社會,晉升規則自然有其特定的一套,比如努力、認真、主人翁、負責、奉獻、團結、犧牲等。
很顯然這種規則不利於世襲罔替,因為所有人都有條件、有機會去參與這個晉升。
自然而然的,為了實現世襲罔替,世界被逐漸改變成了權貴們想要的樣子。
從奴隸,到封建的王權,本質其實並沒有改變。
而資本出現後,核心還是一樣的,資本控制權力,從而達到世襲罔替。
隨著時代的不同,土地也好、財富也罷,或者後世的生產資料,其實都是一樣的。
誰掌握了,誰就掌握了一個國家。
要實現世襲罔替,必須鼓吹強者恆強。
而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強者不可能恆強。
因為強者會老,強者不停盤剝民眾,最終會被反噬。
這個反噬不一定來自於內部,也可能來自於自己國力極度衰退後,被外部其他強者毀滅。
比如、清末、民國就是這樣。
這就是矛盾的核心,權貴想世襲罔替,為了世襲罔替,就必須玩強者恆強。
可現實世界,強者永遠不可能恆強。
這就是王朝300年定律真正的、最底層的邏輯。
其實想要逆天改命的,恰恰是這從奴隸、到封建、到資本一代代不停想強者恆強,想要永世傳承、世襲罔替的權貴。
古代中國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人們在不斷勞作的過程中發現,土地所蘊藏的能量其實非常大。
生活於古代社會中的男男女女,堪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因為他們不僅時刻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原則,同時還按照自然法則的要求,過著“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原始生活。
只要按照自然規律去播撒種子,在經歷了春夏秋冬之後,就可以獲得大自然的饋贈。
於是逐漸形成了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生活方式,而土地作為農耕文明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自然演變成了財富聚集地。
原時空的房地產也是因為擁有土地,具備這種屬性,才能撬動眾多行業。
不管東方還是西方,土地都是財富,而權貴希望世襲罔替自然會推行專制化。
歐洲國家是在資本主義時代才開始專制化的,專制君主和官僚是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打倒封建貴族上臺的。
但中國在封建主義時代,秦朝就開始專制化了,專制君主和官僚是代表封建地主打倒封建貴族上臺的。
華夏的經濟體量太大,提前量變引發質變開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西漢,封建貴族剛退出歷史舞臺不久,封建地主剛上臺不久還在發展。
東漢,封建地主發展壯大,靠土地兼併形成了擁有大量土地、莊園和私兵的豪強。
三國曹魏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讓豪強像過去的貴族一樣壟斷做官,新的貴族,士族正式誕生了。
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