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恩和眾人推心置腹談了一下大家的處境和未來的發展,大家也都對此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樣的民主生活會應該常開,可以統一一下思想。

“二哥兒,老朽有一事還要請教,望二哥兒解惑。”

“族叔,有事兒就說,我還年幼,有考慮不穩妥的地方還需要你們多提點呢,咱們商量著來。”

看著邢國舉不安的神色,邢承恩趕緊安族叔的心,人家肯和自己說真話這是真的信任自己了。

“老朽看二哥兒土地使用的法子像唐時的均田制,可是天下土地終究是有限的,人口多了不夠分最後晚唐的悲劇不可不防啊!”

唐朝的繁榮,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

均田制,最早是北魏馮太后推行,主要措施就是國家將土地按照相對平均的數額分發給農民。

土地分配後,土地依然屬於國家,農民無法買賣,只能夠耕種,和後世的土地制度有點像。

均田制的推行可以抑制土地兼併,保障下層百姓的利益。

唐朝建立後,均田制在全國推行。

在這種土地制度的作用下,唐朝的經濟持續發展了100多年。

和均田制配合的就是府兵制。

府兵制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創立的,主要特點就是兵農合一。

府兵制的推行,可以增加軍隊的數量,同時減少軍費開支,適合一個朝代建立早期推行。

均田制和府兵制成為了唐朝統治的兩大支柱。

在唐朝初期,河東、關中、隴西的軍府數量達到了443個,佔據全國四分之三。

如此,唐朝大部分軍隊都駐紮於關中和附近,唐朝的統治可謂安如磐石。

唐朝前期,府兵制的戰鬥力也相當強悍,他們的腳步遍佈整個大漠、西域,消滅了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麗等一個個強大的政權。

可到了唐玄宗時期,唐的人口達到8000萬,官員枉法兼併土地更加嚴重,國家掌握的土地面積不斷減少,但是人口卻不斷增加,均田制分配的土地份額已經嚴重不足。

不過國家還要徵收足額的租庸調,百姓的負擔加重了。

土地份額不足,府兵的積極性就嚴重下滑,所以從唐高宗後期開始,唐朝對外戰爭是敗多勝少,甚至還有一些府兵逃了。

唐玄宗上臺後,為了維護舊制,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重申均田法令,嚴禁流徙;

二是檢括客戶,聽其所在落籍;

三是招募流民客戶充軍。

但是,這些措施都失敗了。

因此,開元年間表面繁榮,但是內部卻暗藏危機。

在這幾種辦法中,前兩種都失敗了,而募流民客戶為兵的辦法雖能誘得“通逃者”“爭出應募”,暫時解決了社會問題,卻使這批人漸漸成為僱傭兵而不可卒去。

於是,由於均田制度的崩潰,導致了唐兵制從府兵的徵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唐玄宗時期,府兵制已經沒有戰鬥力。

749年,府兵制直接被廢除。

代替府兵制的是募兵制,也就是向全國招募正規軍。

早在武則天時代,募兵制就開始推行。

募兵的目的比較明確,那就是對付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武則天時代以來,吐蕃、後突厥強盛。

契丹常常叛亂,唐朝不得不將大量的軍隊駐紮於北方邊疆。

如此,就改變了唐朝的軍隊佈局,形成了“外重內輕”“守外輕內”的局面。

唐朝的主要對手都是遊牧民族,他們經常處於流動作戰中,常規的戰爭方法難以應付。

中原王朝對付遊牧民族的主要方法,那就是在長城一線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