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學院(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在邢承恩的忙碌中來到了九月,琉求的各項建設才慢慢進入正軌。
相比於其它民族,華夏民族是最早點亮“水利灌溉”技能的民族,不像荷蘭人在琉求種水稻,還需要擔心水利的問題!
三個月的時間大片的農田開墾出來,農夫在地裡勞作,稻子長勢喜人,再有一個月就能收割了。
糧倉都已經提前建設好了,現在就等著收割稻子了。
這季稻子收割完成後,大家的心就會穩定下來,有糧食在手大家就不慌了,琉求的基業才算安穩。
甘蔗園也開闢了一大片,以後自己的甜蜜事業可以正式搞起來,而且甘蔗可以兩頭甜。
甘蔗汁產完糖後剩下的副產品就是糖蜜和糖稀,這些粘稠物味道刺鼻還有些苦,邢承恩搞出配方釀甜酒,也就是朗姆酒。
八斤甘蔗出一斤半糖蜜和糖稀,一斤半糖蜜出一斤酒,八斤甘蔗成本08文,人工成本10文,加上包裝成本,一斤酒成本需要十一文錢,成品一桶450斤。
以後自己直接論桶賣,而且海上航行也需要它。
朗姆酒不稀釋的話也能達到85度,就是甘蔗燒酒,和地瓜燒差不多,後來都是稀釋勾兌後降低度數才能飲用。
自己的酒類可以多一個品種,關鍵是它不需要糧食,這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低廉不要糧食,以後它會成為拳頭產品。
船廠那邊大體建造完畢,船塢裡已經鋪設好兩艘大飛的龍骨和肋骨,需要放置半年在進行後續的工作,張成帶人正在鋪設第三艘船的龍骨。
前兩個龍骨的鋪設還需要張成親自上手,第三根他讓手下的匠人操作練手,自己在邊上盯著。
碼頭已經建設的很完善,戰艦也能停進來了,海軍一營和二營的輪換也成常態。
工匠作坊除了蒸汽機和軍械作坊外其他部門都在配合船廠的造船工作,這麼多部門合作前期也是需要磨合。
邢承恩也願意這麼多部門合作,一個造船工業能鍛鍊很多工匠,在流民中招聘了不少人當學徒工。
流民第一想選擇的是當兵,高工資很吸引他們,可惜篩選時刷掉不少人,身體素質不合格的只能做其他選擇。
蒸汽機的初代機生產出來實驗過了,功效較差是肯定的,改進一型也生產了一臺。
琉求煤田分佈南自新竹縣,北至基隆海岸一帶,儲量約44億噸,煤層厚1~15米,且不穩定、埋藏深。煤質為褐煤和煙煤,適於作鍋爐燃料和煉焦。
琉求鈦鐵礦礦床都是濱海的砂礦床,主要有下列四區:
北部地區的萬里至淡水:以磁鐵礦為主,含少量的鈦鐵礦。
西北部地區的淡水至苗栗通宵:以磁鐵礦和鈦鐵礦為主,並含有少量的鋯石。
西南部地區的北港至屏東:以鋯石為主,其次為鈦鐵礦,獨居石含量則有增加的趨勢。
東部地區的臺東成功至東河隆昌:以磁鐵礦為主,鈦鐵礦含量較少。
邢承恩按小藝的提示在地圖上標註出來,附近的鐵礦石和煤炭也開採出來了,受限於奴隸的人數,產量很感人。
改進一型蒸汽機能帶動鍛機捶打鐵錠,武器也可以鍛打,鐵匠省了很多事,冷兵器可以做到大量生產。
未來礦井也可以安排上蒸汽機了,帶動傳送帶運東西要比人背出來效率高的多。
至於紡紗,現在的蒸汽機還不如水利機械厲害,南宋的水利機械發展很厲害,水利大紡車已經有了。
宋代在紡織生產中發明了三十二錠水力大紡車,這種新紡車,以水力取代手搖、腳踏;發展了紡綻數量,提高了紡織能力和織造速度。
它是一種水力驅動的麻紡合線機,這種水力大紡車是世界最早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