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新移民(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會有什麼未來,而是時間長了肯定會出事的。”
後世為什麼美利堅舊金山的幾十萬華工,最後慢慢的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說白了就是沒有女人。
豬仔船隻運有勞動能力的男人,至於女人,從來不在白皮人販子的考慮範圍內。
沒有女人,也就沒有自然繁衍的可能,在白人普遍歧視華人的情況下,沒有外國女人願意嫁給華人,華人最終只會慢慢的老去,然後消逝於歷史之中。
當然了,沒有女人也會激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王大哥,我們可以從日本或者高麗購入一些女子來平衡我們的人口結構。”
宋朝禁止蓄養本國人為奴婢,於是外國的新羅婢再次興盛起來,不過改了名字,宋人統稱她們為“高麗姬”。
而且,高麗也喜歡用這種方式與中國來往,甚至後來的朝鮮,還故意選些最漂亮的女人,獻給了中國作為王妃,尤其是在“元明清”的時候,高麗每朝都會向中國進攻一批婢女,稱為“高麗貢女”。
高麗這邊還沒去過,可以走一趟專門進一些高麗姬回來。
妙清之亂平定以後,高麗的文官貴族勢力繼續發展,可以說和宋朝一樣到了畸形化的地步。
繼仁宗而立的高麗毅宗王晛被稱為“太平好文之主”,但他和文臣們卻極少顧及武臣的感受與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事實上,武臣對重文輕武、文武差待的不滿已達到極致。
1170年,文武矛盾終於總爆發,以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為首的武臣在毅宗所巡幸的普賢院發動政變,大殺文臣,挾持毅宗回開京,旋即廢黜,另立毅宗之弟高麗明宗王晧,建立起武臣政權。
武臣政權前期是高麗內部最混亂的時期。
首先,被武臣剝奪既得利益的文臣自然對武臣政權不抱好感,除了被殺的大批文臣外,還有不少棄官歸隱的和仰武臣政權的鼻息而苟且偷生的文臣。
一部分文臣舉兵反抗武臣政權,可這些叛亂都遭到武臣政權的血腥鎮壓。
地方民眾的反抗也此起彼伏,這些人民起義主要集中於南方,故被稱為“南賊”,一些“南賊”還打出了復興新羅的旗號。
武臣政權本身也不穩定,掌權者如走馬燈似的輪番上臺,其更迭往往伴隨流血事件。
從1170年到1196年,武臣李義方、鄭仲夫、慶大升、李義旼先後執政,最後是崔忠獻上臺,他透過鐵腕手段穩定政局,又對文臣加以懷柔,重建秩序,結束混亂,從而建立起四代世襲的崔氏政權。
崔忠獻先後廢黜兩位君主(高麗明宗、高麗熙宗),並設定教定都監,其子崔瑀設定政房,使王權被徹底架空。
儘管如此,崔氏始終沒有取王氏而代之。
簡單來說現在的高麗亂的一塌糊塗,交易物品並沒有多麼豐富,但是引入人口的話,目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交易物件。
高麗亦展開海外貿易,開京禮成江口的碧瀾渡成為繁榮的國際貿易港口。
高麗同宋朝的民間貿易是重頭戲,高麗向宋朝輸出人參、墨、紙、文席、苧布、摺扇、瓷器等。
高麗紙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上至皇室貴戚,下至文人學士,莫不對高麗紙給予高度評價。
《宋史·高麗傳》中記載有高麗的特產時,專門提到高麗產的白楮紙、金黃紙、金粉紙、鵝青紙等作為“貢品”流入中國的情況。
書法家黃庭堅和金章宗等都以高麗紙為書法用紙的上品。
宋朝像高麗輸入書籍、藥材、香料、染料、絲綢、茶葉、玉器等,甚至還有阿拉伯商人前來貿易,以至於高麗有“商舶絡繹,珍寶日至,其於中國實無所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