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海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邢承恩回去的路上和卡佩爾聊了聊西方世界,可她出來兩三年了,說的情況未必有小藝面板顯示的清楚。
但是透過她的訴說可以瞭解一下風土人情,這些東西更是邢承恩關心的。
回去之後邢承恩加了頓午餐,早上吃的少,中午還要吃點,石頭就不餓,說晚上再吃。
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的宋朝人都是一日兩餐,也有一些人跟我們一樣每天吃三頓飯,甚至吃四頓飯。
宋朝就開始了三餐制,晚上夜生活豐富,就有宵夜一餐了,當然這是皇家和士大夫階層享受的,百姓還是兩餐制。
習慣了三餐制的邢承恩自然也是順應潮流,晴雪就把家中餐制改成三餐了。
吃完飯之後,邢承恩開始編寫章程,以後買來的人都要照著這些規矩辦事。
章程分兩種,一部是為軍隊準備的,一部為執政準備,簡單說就是簡陋版的軍法和民法。
有了這些就能先把規矩立起來,一切照章辦事,不會出現無序狀態。
這很重要,許多流民揭竿而起,可沒有秩序建立不起根據地很快又被剿滅,或者變成流匪。
自己人手越來越多,需要提前為此做些準備。
晴雪和卡佩爾一下午時間就處成了朋友,晴雪教卡佩爾漢語,卡佩爾教晴雪番話。
晚上寫累了正休息時,王進回來說事情成了,他晚上再去應酬一番,兩日內必有結果。
呦呵,這些人辦事效率這麼快的嗎?不像邢承恩印象中的大宋啊。
記得看知乎有帖子說大理都滅國快一年了,朝廷還在爭論支不支援大理,大理要能說話不得說個我謝謝您嘞……
抓緊點也好,讓王進找晴雪支了銀錢去應酬一番,自己就不出面了,順便提了一嘴人市的奴僕能否訓練應付一下生番。
王進說自己去看一下,如是可堪訓練的,應該能應付過來。
邢承恩為何如此處心積慮想要獲得士兵,為此甚至買奴隸兵?
很簡單,因為不想浪費時間了!
還有十六年一代天驕就要成立蒙古國了。
自己開闢琉求根據地,移民和開荒,要發展成規模必須要十年以上,這都算是理想狀態。
拿這點人怎麼和他碰一碰,玩不起來啊。
自己立足琉求之後下一步就是利用鎌倉幕府和天皇的矛盾趁機拿下日本,自己需要的人口就有來源了。
武士階層正好去南洋發展,自己的原材料基地也有了。
日本的主要貿易據點包括越前國敦賀(在今福井縣)和鎌倉時代眾多宋人居住的國際都市博多(在今福岡縣)。
這次的事情辦完之後,要北上去日本一趟,把大量的木材和硫磺搞回來。
順便去金國看看情況,可以的話嘗試一下是否能移民。
鐵匠、軍器匠、木匠、船匠、裁縫、磚瓦匠、石匠……
缺的匠人很多,光聽王進講自己在琉求立足需要的基礎匠人邢承恩就頭大。
這是現實世界,可不是地圖一開啟,百度搜一下,整個大中國山海疆域,風土人情一目瞭然。
覺得自己是軍事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兵可從這兒進,將可以從那邊派。打了這裡,打哪裡。打不下來,發展發展科技,屯點兵接著打,你以為歷史是打帝國時代?
糧食人口都從哪裡來?
古代社會所謂的疆域,不是說我們在地上用樹杈劃拉一根三八線,你不能越界。
在古代,政府稅收,百姓發展,開墾荒地,建設房屋靠的是城市。
先有城市,才有人到周邊開墾。但是有些地方由於地理優勢依靠僅有的城市可以形成獨立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