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都是一幫錢多得燒手,吃飽撐了的紈絝子弟!”林深河一邊不斷的拍照,一邊在心裡恨恨的大罵。

林深河是《西南商報》的實習記者,他這次來的目的,主要為了採訪著名的金融投機商林毅,據說“天道會”就是林毅聯合一些銀行家的大手筆

結果他還沒見到這次的目標,就先被會場裡為數眾多的“山寨貨”雷到了,類似的場面他從來沒見過。

別看東西是“山寨貨”,可價格一點兒都不像“山寨”,如果想要賣點兒什麼,動輒就是上千。這裡火爆的交易場面,讓這位記者先生的心理極為不平衡。

想想也是,一個月的工資還買不起一塊“板磚”,而且還是半價促銷的“板磚”,這事擱誰身上都會鬱悶無比的。

“這些玩修真的孫子都他媽是有錢人啊!”林深河喝著180元一杯的“秘煉百草露“,在心裡仰天長嘆。

林深河探員的感慨,也就是修真圈子的實際情況。修真這檔子事,還真不是窮人玩得起的。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貧文富武”。也就是說,學武花的成本比學文高得多。學文嘛,有幾本書就可以了。

反正在唐朝之後,隨著造紙術的發展,和印刷術的普及,書籍的成本已經大大下降,普通平民也能買得起。

但學武卻不一樣,這行當的成本從來就沒低過,像練武的武器和器材就是一筆相當大的投資。

更不用說,習武期間所必須的大量肉食和滋補品,這更是砸錢的買賣。只那種靠吃青菜蘿蔔就能練好武藝的事情,只是小說中的情節,現實中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但比起修真來說,練武花費的金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就像是戰列艦和魚雷艇的成本差別一樣。一個修真者耗費的資源,不是這圈子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如果某人學文十年,照現代中國社會的物價標準,大約需要花上二三萬元;但如果練十年武藝,沒有二三十萬,根本下不來;可如果換成修真,那就更不得了,幾百萬砸進去,都不一定能聽到個響。

所以,在中國有記載的歷史上,玩修真的就只有四種人。

第一種當然是有權的,比如秦皇漢武之類的一代大帝,或者淮南王那樣的當朝權貴,他們有國家機器的支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還有就是有錢的,這是沒有權的權宜之計,算是刪減版。

家有億萬資財,自然玩得起這種燒錢遊戲;第三種就是有面子的,交遊廣闊,人氣火爆,也能得到很多支援。

第二種是侶,不單只是找伴侶,修真又不是搞結婚物件。

這個侶也有講究,還包括了師長和夥伴,修真的路十分艱難而漫長,踏錯一步,可能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當中。

所以說這個“侶”是相互扶持、幫助的意思,也很難得。

第三種“法”,當然是功法,萬事開頭難,沒有方法走不遠。人體實在太複雜、太精密了,沒有功法更是難上加難。

最後一種,就是人品爆發的,這種傢伙的另一種說法,就是“掛了主角模板,外加金手指開滿的變態”!

這種東西完全完全難理解,他們可能出門就能撿到天材地寶,掉下懸崖就撿到秘籍,拉野屎都能踩到個仙師。

至於一般的普通人,那只有蹲在牆角畫圈圈的份兒了。

修真這個東西,還是靠“財、侶、法、地”,可不是大眾化的乒乓球,如果不具備上述四種要素,那是想都不要想。

當然,由於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比起古代,修真的門檻還是要低得多了,方式也有了很大差別。

就拿“秘籍”來說,這類玩意兒在古代可是有價無市的,經常有人為了一本秘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