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哭訴自己遭受的待遇。

李孝恭他們在奏疏中清晰地寫著林川的輕慢不遜,並邀請他共赴林府一探新菜。李世民在思考是否應去一試?

侍立身旁的太監面色肅穆,走進來躬身報告:“殿下,司空帶著十幾個官員跪在宮殿前,竭力上書,認為徐國公糟蹋糧食,需加以嚴懲。”

“是裴寂?”李世民問。

“正是司空大人。”

李世民放下奏疏,朝門外走去。一年多以來,他對於裴寂的行為多有不滿,這人小動作頻頻,竟轉移火力向林川發難。

到達大殿前,李世民不滿地說:“起身講話。”

昨夜他對林川的行動進行了深思,即便他偶爾荒唐,做事總歸是胸有成竹。於是他對種田的事便任憑林川去了,等待秋季收穫再說。

“殿下,徐國公迷惑民心,浪費糧食,荒廢農田,使百姓苦不堪言,怎能容他法盲行徑,望殿下屬意予以嚴懲,臣寧肯跪死殿前以示決心。”裴寂慷慨陳詞。

“殿下,河北道乾旱愈演愈烈,徐國公卻枉顧萬石糧食,臣心如刀絞,這樣的官員,不能再留於朝廷了。”

“民以食為天,徐國公生活驕奢,全不顧民眾疾苦,農業乃大唐根本,他公然糟蹋良田,理應逐出長安,懇請殿下重判其罪。”

李世民當然知曉林川如何種地,但他相信林川絕不會對糧食物資掉以輕心,畢竟唐儉主管的三熟稻已碩果累累,第二期即將大豐收。如果不是林川,至今他還在為糧食短缺憂慮。“林川雖然沒有精耕細作。”

“陛下,不止是精耕細作的問題,他是直接在地裡挖個坑就把種子扔下去種。”裴寂繼續說道:“旱情已臨,陛下克勤克儉,徐國公不但未能作為典範,反而浪費糧食,此舉天怒人怨,應當流放到三千里之外。”

流放到三千里之外?

如果流放林川,恐怕他會建立起一個比大唐更為富饒的帝國。

裴寂,你是在破壞大唐的根本嗎?另外,之前在林川提議處置俘虜的時候,身為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