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再次過起了悠閒懶散的生活,每天繡繡花,打理打理花草,哄哄孩子,不時的做幾道小菜給太后和皇帝嚐嚐,反正她手頭權力不大,相應的事務也就不多,倒給了她享受生活的機會,再說,她現在發現,每天沒事的時候,像個局外人一樣看其他的妃嬪演的這出清朝真人版《金枝欲孽》,也真的覺得很有趣味。想想看,皇帝和太后是不是也是這樣,沒事的時候就看這宮鬥戲解悶兒,只要不出格就看個好玩兒,要是過了火就換個人來演。

當然,德宛也是信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人,有好戲看怎麼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娃。於是,哈宜呼、噶盧岱都成了票友,就連六阿哥和十三、十四阿哥也不時捧捧場,四阿哥呢,雖然沒興趣可奈何不了群眾的力量,也不得不偶爾參加一下集體活動。

說實在話,德宛現在的心態很好。只要自己這隻蝴蝶不要再亂扇翅膀,只要這歷史不要被改動太大,未來自己做太后的日子長著呢,何苦爭這一日之長短?

有的時候,德宛不得不暗自慶幸自己穿的是德妃而不是其他的妃子,想想惠妃她們幾個晚年的時候還要看著自己兒子受那樣的罪,就覺得感慨起來了。然而想到自己這幾個兒子,歷史上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可是敵人呢,現在又多了一個未知命運的六阿哥,德宛也有些迷茫了。萬一以後自己還得看著他們兄弟內鬥,她就覺得渾身發冷。自己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尤其在關係到皇位的時候,她完全沒有把握。

想來康熙是被其他幾個妃子的爭鬥鬧得頭疼,倒是來永和宮的次數稍微多了幾次。康熙來得多自然是好事,德宛也每每都把自己名下的幾個小東西拎出來跟康熙說笑玩樂一番。永和宮的孩子們跟康熙都是親近的,彼此之間很是親暱,讓康熙很是受用。

作為父親,自然是喜歡跟自己親近的孩子。但是在皇宮,跟皇帝接近的機會可不多,即使皇帝是他們的父親也一樣。所以有的很少見到康熙的孩子在康熙面前自然是緊張的、畏懼的,甚至是疏遠的,這樣的態度也會進一步拉開康熙和他們的距離。而永和宮的孩子不一樣,康熙常常到永和宮,這些孩子和康熙的接觸自然也多,當然就親密得多。而他們這樣的表現也更能滿足康熙做一個慈父的心願,自然康熙就更加喜愛他們了。

對於這點,德宛是相當樂見的。不過還是會對他們敲打一番,“皇上雖然是你們的阿瑪,但他也首先是皇帝,你們小的時候還不打緊,可長大了以後就要注意了。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你們先是臣子,然後才是兒子。皇上是個好阿瑪,他疼愛你們,所以,你們也絕對不可以讓他傷心。孝敬皇父,友愛手足,你們可記住了?”當然有些再深一些的話就不好說了,誰知道康熙在她身邊安排了些什麼人呢。再說有些事也是需要他們自己去體會的,自己體會出來的才會記憶深刻。

“娘娘,賈貴人和徐常在來給娘娘請安了。”

“?讓她進來吧。”德宛對這種制度很是無奈。看著這些年輕鮮嫩的新進妃嬪,德宛就無法不去想到自己的年紀。所以,德宛對這些年輕的宮妃很是不喜歡。可是別的宮裡的可以不見,自己宮裡的卻是要每天早晨來請安的,所以每天早晨對著賈貴人和徐常在,德宛的心情都不會很好。

不過隨便說了一小會兒的話,賈貴人就先退下了,這時候,徐常在卻突然跪了下來。

“徐妹妹,你這是做什麼?還不快起來?”

“娘娘,奴婢有要緊事要稟告。”說著,她向兩旁看了一眼。

德宛一愣,便揮手讓奴才們都下去了,只留下晴雯和喜雨。“好了,有什麼話就說吧。”

“娘娘,這事兒已經憋在奴婢心裡多年了,奴婢一直不敢說。可奴婢實在受不了了,再不吐出來的話,奴婢真的……”徐常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