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武宗李炎:會識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第3/3頁)
章節報錯
能力的高度認可,也是對他治理國家所取得成績的象徵性肯定。
2.大破回鶻
會昌二年,面對回鶻的南侵威脅,朝廷迅速作出了反應。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奉詔出征討擊,取得了重大勝利,大破回鶻軍,剿滅和俘虜了近九萬人敵兵。張仲武又派遣部隊乘勝追擊,深入契丹和奚兩部,成功擊敗回鶻監使,從而恢復了唐朝對這兩個部落的管轄權。
同年八月,朝廷組織三路大軍,展開北伐回鶻的軍事行動(即對回鶻烏介可汗之戰)。經過數月激戰,至會昌三年(843年)二月,將軍石雄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敗了回鶻軍隊。烏介可汗負傷後遠遁西域,這一戰使得唐朝北部邊境獲得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安寧。此外,會昌年間,黠戛斯也向唐朝稱臣,進一步鞏固了唐王朝在北方的影響力。
3.開源、節流
會昌五年(845年),鑑於佛教勢力的不斷膨脹,以及唐武宗寵信的道士趙歸真、劉元靖等人的勸說,唐武宗決定推行大規模的反佛教政策。他頒佈詔書,下令拆毀佛寺,並命令26萬餘名僧尼還俗,同時沒收了約15萬名寺院奴婢及大量寺院土地。這次“會昌法難”不僅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也對佛教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儘管這一舉措在短期內為國家財政帶來了顯著的好處,但在拆毀寺院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不小的經濟損失。特別是當唐懿宗繼位後恢復佛教政策,使得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給政府帶來了難以估量的額外損失。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李德裕採取了一系列節流措施。會昌四年(844年)他大刀闊斧地裁撤冗官,一次性減少了兩千多名官員職位,大幅度縮減了朝政開支。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有效的控制了行政成本,也為唐朝中後期的相對穩定奠定了基礎。這段時期,唐朝經歷了較為平穩的發展,史學家稱之為“會昌中興”。透過一系列有力的政策調整和改革,唐武宗及其朝臣們成功應對了內憂外患,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丹藥的副作用
唐武宗長期服用道士所煉製的長生丹藥,導致他的性格變得愈加急躁,情緒波動劇烈。會昌五年(845年)十月,武宗召見宰相李德裕,詢問他朝外之事。李德裕謹慎地回應道:“陛下的嚴厲決斷使人們難以揣測,朝外之人因此感到驚恐。過去賊寇叛逆之時,確實需要嚴刑峻法治之;但如今天下已平定,希望陛下能以寬容理政,若能使犯罪者服罪無怨,為善者不感驚懼,則可謂真正的寬厚。”
自那年秋冬以來,武宗開始患病,但道士們聲稱這是成仙前的“換骨”現象。為了維持其健康狀況的神秘性,武宗隱瞞了病情,外臣只覺得他減少了遊獵活動,而宰相入朝奏事時也不敢停留太久。同時,武宗還下詔停辦次年元旦的大朝會。
進入會昌六年(846年),党項部落屢次擾邊,二月,武宗任命夏州節度使米暨為東北道招討党項使,派兵征討。三月一日(公元3月31日),久病未愈的武宗決定改名,他認為漢朝屬火德,光武帝劉秀因此將洛陽的“洛”改為“雒”;唐朝屬土德,不應讓王氣勝過君主之名。於是正式下詔改名為了李炎(瀍字從水,與唐的土德相剋;所以改名從火的炎,“火能生土”,以此“以君名生王氣”)。自正月十三日起,他就不再上朝視事,連宰相求見也不獲允許,朝廷內外皆深感憂慮。
不久後,唐武宗的病情迅速惡化,以至於十多天說不出話來。三月二十三日,武宗在長安大明宮離世,年僅三十三歲。同日,由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等人擁立的光王李忱即位,是為唐宣宗。武宗成為繼太宗、憲宗、穆宗之後,又一位因服食仙丹妙藥而英年早逝的唐朝皇帝。八月,李炎被追諡為至道昭肅孝皇帝,廟號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