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甘露之變:忠誠與背叛的較量(第3/3頁)
章節報錯
次宦官時代的開始。當時有句話說:“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意思是所有重要的決策都由宦官集團做出,而宰相和其他官員只能執行命令。
宦官們對皇帝施加壓力,輕視宰相,對待朝廷官員如同草芥。因此,在那個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每次上朝都要和家人告別,因為他們隨時可能被宦官陷害而亡。唐文宗尤其受到宦官的壓迫,有一次他問當值的學士周墀自己可以比作哪個前代君主。
周墀回答說陛下是像堯舜那樣的明君。然而,唐文宗感嘆道,他不敢自比為堯舜,反而覺得自己像是周赧王和漢獻帝,因為他也受到了控制——只不過控制他的是家奴(宦官)。說到這裡,唐文宗忍不住流淚,周墀也伏地哭泣,從此文宗不再上朝理政。
直到朱溫在唐昭宗天覆三年(903年)大規模的屠殺宦官,這種局面才得以改變。不過,唐王朝也因此元氣大傷,不久之後就被朱溫建立的後梁所取代,走向了滅亡。
王守澄後來轉而支援李訓與鄭注,企圖透過他們來鞏固自己的權勢。然而,一場驚心動魄的甘露之變,徹底改變了局勢。這場政變如一陣狂風,瞬間吹散了李訓和鄭注的勢力,使其土崩瓦解。隨著他們的倒臺,宦官權力再度易主,落入了另一位強勢人物——仇士良的手中。
甘露之變,不僅是李訓和鄭注個人的悲劇,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為唐朝晚期的政治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甘露之變的結果更是一場災難。經歷了這場事件之後,宦官們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權力,還進一步加強了對朝廷的控制,就彷彿抓住了權力這塊“肥肉”,再也不肯放手。並且他們變得更加團結了,形成了一個幾乎無法撼動的集團。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宦官們的地位似乎堅如磐石。相比之下,皇帝和大臣們的權力則被大幅的削弱了,幾乎成了宦官手中的棋子,任由他們來擺佈。
在這個時期,宦官與大臣之間的爭鬥不斷,朝堂上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勾心鬥角的故事。皇帝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的小船,努力尋找方向,卻常常感到無助。無數籍籍無名的小人物也被捲入這場爭鬥中,他們的命運變得更加不確定,隨時有可能被這場鬥爭所影響。
甘露之變不僅改變了晚唐的政治局面,也讓朝廷內部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宦官們的勢力因此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後來出現了像唐武宗和唐宣宗這樣的能幹的君主,面對強大的宦官勢力,也顯得力不從心。而大臣們為了對抗宦官,不得不尋求藩鎮的支援,這無疑為晚唐後期的混亂局面埋下了隱患,藩鎮勢力的增強最終導致了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