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綜上所述,《曲江集》不僅是一本珍貴的文學遺產,也是瞭解張九齡一生及其所處時代的視窗,更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後世學者與讀者從中不僅能領略到張九齡作為一位傑出詩人和政治家的魅力,也能感受到那個偉大時代的精神風貌。

籍貫爭議

關於張九齡的籍貫,歷史上存在范陽(今河北涿州市)、始興、曲江(均位於今廣東省韶關市)三種說法。這三種觀點各有依據,反映了不同文獻和時代的記載差異。

范陽說:

根據唐代徐安貞所撰《唐故尚書右丞相贈荊州大都督始興公陰墓誌銘》(以下簡稱《徐志》),以及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的記錄,張九齡自稱及其同時代人均稱其為“范陽人”。這種稱呼不僅出現在他給族叔張說寫的《張說墓誌銘》中,在其他文書中如《大唐故源夫人墓誌銘》,他也自署為“范陽張九齡”。《新表》同樣將張九齡列為晉朝名臣張華的第十六代孫,表明了其家族與范陽的聯絡。然而,“范陽”一詞在此更多地代表了張氏家族的郡望,而非實際居住地,這是唐朝時期人們常以祖先所在地或家族聲望之地自稱的文化現象。

始興說:

據《舊唐書·張九齡傳》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張九齡的曾祖父張君政曾在韶州擔任別駕,並因此定居於始興。宋代祝穆的《方輿勝覽》首次明確指出張九齡是始興縣人,這一觀點後來被《明一統志》和《始興縣誌》等地方誌書所採納,這些文獻詳細記錄了張九齡家族在始興的生活痕跡及其後代在當地的存在。

曲江說:

蕭昕撰寫的《殿中監張公神道碑》提到,張九齡家族在晉末隨永嘉南渡遷至江南地區,到了唐朝則因官職而定居於曲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支援此說,認為始興張氏源自晉司空張華之後,後因官職變遷移居曲江。此外,《徐志》亦有提及,張九齡的曾祖父張君政最終在曲江任上逝世,遂成為當地的土著居民。《舊唐書》與《新唐書》皆記載張九齡為“韶州曲江人”,並沿用至今。

雖然張九齡的家族確實有著范陽的郡望背景,但考慮到張君政在曲江任職並定居的事實,結合歷史文獻中對於張九齡籍貫的主流描述,可以得出結論,張九齡的實際出生地應為曲江,即今天的廣東省韶關市。范陽的說法更可能是指他的家族起源或文化認同,而非具體地理上的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