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白衣山人李泌(7)(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李泌的軼事典故
前事先定
天寶十四載(755年)三月三日,李泌自洛陽騎驢返回潁陽別墅,僕人因故落後。途中,毛驢竟自行走進一座大門,李泌無法阻止。門內主人出現,雙方各自牽回自己的驢馬。李泌心生疑惑,遂與僕人入內詢問。主人熱情款待,其妻亦出見禮,李泌愈發困惑,懷疑遭遇鬼魅。詢問姓氏後得知主人姓竇,李泌暗令僕人向鄰里核實,確認無誤。進一步交談中,主人竇廷芬透露,中橋算命先生胡蘆生預言其家三年內將有滅門之禍,唯得“黃中君”相助方可倖免。胡蘆生指點迷津,稱“黃中君”即李泌,並指示於三月三日全家出城尋找。竇廷芬言及全家已尋覓多時,今日得遇李泌,乃天賜生機。其誠懇之態令李泌無法拒絕,遂留宿,心中仍存懼意。次日欲返潁陽,竇廷芬堅留,並派人取物。李泌接叔父信後,又住十餘日方辭歸,此後竇家饋贈不斷。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收復西京,回師長安,捕得刺史竇廷芬,欲誅之並沒收家產,因其為玄宗外戚卻助逆。李泌知悉原委,上書求情。肅宗派人調查,果如李泌所言,遂赦免竇廷芬死罪,並詢問“黃中君”與“鬼谷子”之典故。竇廷芬亦不知其詳,此時胡蘆生已逝。肅宗感慨:“天下之事,莫非前定!”此軼事不僅展現李泌之仁智,亦透露出命運之神秘與不可測,令人深思。
許做宰相
據唐人袁郊所著傳奇小說集《甘澤謠》及雜劇《芋佛》記載,李泌隱居之時,一日,聞一和尚唸經之聲,悲涼委婉,似有超脫塵世之韻。李泌心覺此乃有道高僧,遂細加打聽,方知其為一老僧,作苦工度日,眾人不知其名,唯以“懶殘”呼之。懶殘日常拾殘羹冷炙以充飢,飽食後即伸懶腰而眠,故得此名。李泌聽聞懶殘禪師之事蹟,心生敬仰,值一寒冬深夜,獨往尋之。見懶殘以幹牛糞為柴,生火烤芋,蜷縮火旁,鼻水長流。李泌默然跪其側,懶殘若未覺,自牛糞中拾烤熟芋頭而食,且自語罵李泌為偷食者。俄而,轉面將半芋遞與李泌,李泌恭敬接之,不嫌其髒,食之如儀。懶殘見狀,言:“善哉!汝心誠,吾許汝他日可為十年太平宰相。”言罷,拍掌而去。此事雖傳奇,然亦可見李泌之謙遜求道,及其與高僧之因緣際會,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避禍全身之智
在朝廷鬥爭尖銳之際,李泌巧妙地在效力國家與保持距離間維繫平衡。他以布衣之身獻策肅宗,彰顯無私,避免捲入權力爭鬥。步入權力核心後,他以世外之人自居,甚至以荒誕之舉示人。《唐國史補》載其言:“令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先生來宿。”面對美酒,有客至時,曰:“麻姑送酒來,與君同傾。”酒未盡,侍郎取榼,泌命倒還,神色自若。如此荒誕,尤其是謊言揭穿後的泰然,令人費解。正因如此,時論對其為相不甚滿意,《資治通鑑》言其好談神仙詭誕,為世所輕。實則,此乃李泌自保之策,《新唐書》指出其以怪自置而為之助。李泌常表露世外之心,不爭名利,如《鄴侯外傳》所載,其願僅為枕天子膝睡一覺。此言使肅宗更放心,後亦如願。收復京師後,李泌堅決歸隱南嶽為道士。
李泌之謙退,融道儒兩家之智。《新唐書》記其拒“大”字於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之銜,只求“學士”。金錢上,更見其謙。亂時,朝廷賞物“皆三損二”,後稍安,諸將讓封於泌,泌不納。其謙讓名利,乃處世精明之又一證。
《資治通鑑》載肅宗言:“卿昔在靈武,已應為此官,卿自退讓。”可見,李泌之退讓,深印於時人之心。其避禍全身之術,實為智慧與策略之結晶,於複雜朝廷中,既保己身,亦全其名,為後世留下寶貴之政治智慧與處世哲學。
解救李勉與勸解德宗
興元元年(784年),汴宋節度使李勉兵敗淮西叛軍,抵達長安。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