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讓這些人才物盡所用,發揮他們自身的本領。

自從那以後,陳董事長就開始建立以秦立、何永等一些前後招來的高學歷、高素質的青年軍為公司核心,開始在公司經營方面、市場營銷、人員管理等等一些公司決策上就放權給他們、讓他們放手去幹。

這些青年軍們得到了權利後,就開始以全新的視野和格局,硬推陳董事長和整個公司不停的做出改變和全面發展。這個時候對於陳董事長來說就是大財靠命的開始。

也就是這個正確的決定,讓公司進入了高速發展,市場佔有份額也在不停的再加大,產能也逐年遞增。

面對不斷開闊的市場,當時的小工廠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發展需求了。於是,在秦立等人的強烈建議下,陳董事長在開發區買了一塊佔地約四十萬平方米的土地,開始建廠投資。

在初期,產能剛開始遞增的時候,秦立就提出在開發區買地、建新廠的建議,但是陳董事長和他一起創業的元老們就覺得沒這個必要,都只是想著以原有的小工廠為基礎,把周圍的土地買下來擴充就行。

這樣不僅省去了重新建廠、買裝置的費用,還不耽擱生產,資金的週轉也會更加的充足。按照陳董事長他們說法就是這樣會更省錢、省力。

陳董事長和他們的兄弟們這一次的目光短視,也導致後來的一次戰略上的失敗。

果然過了不久,擴建後的工廠產能也遠遠達不到,市場不斷被擴大的需求。於是,很多客戶在你這裡等不到貨物,就會另找他投,這樣的局面,就產生了周圍的市場份額,不斷的被其他新進來的廠家逐步侵蝕。

面對這樣的局面,在秦立和何永不斷的勸說下,陳董事長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採納了這個建議,就打算在開發區組建新廠。

剛開始,陳董事長覺得買塊約二十萬平方米的土地都太大,但是秦立和何永都強烈建議陳董事長要超過這數的一倍,也就是四十萬平方米才行。當時幾個元老都不同意,畢竟太大了,完全沒必要,用不到就會閒置在哪裡,還白白浪費一些資金。

但那次陳董事長的兒子站出來說話了,畢竟當時他的兒子已經確定為公司的未來企業接班人,他兒子的意見比任何人都管用,於是在陳董事長兒子的影響下,陳董事長聽從了以秦立為首的青年軍的建議,狠下了心,買了塊四十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

這次買地雖然元老們都反對,但是青壯派和創業的元老們並沒有鬧出什麼多大矛盾,但是開始在建廠的時候,雙方就開始爆發出了極大的矛盾衝突。

以秦立和何永為首的青壯派們建議要學習日本和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工廠建設,集先進機械、智慧化科學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反正就是一句話,就是要花大錢,建最好的工廠,買最好的裝置。只有這樣,我們在未來不僅要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更要去開拓國外的市場。

而元老派們就是覺得青壯派們好高騖遠,淨扯那些沒用的,如果按照青壯派的想法去建設工廠,那需要的資金將是非常巨大的,先不說公司的資金遠遠不夠,就算去銀行貸款也是一個巨大的資金量。

尤其是在建設工廠的時候,我們本就出於被動階段,本身這個時候就產能不足,如果在因為資金的問題,而使得競爭對手趁機再一次侵蝕我們的市場,那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更加可怕的是,這個時候萬一在因為投資建廠資金過大,而導致資金鍊斷裂,對於公司那就是災難性的問題。。。。

:()不曾長大的九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