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董事長介紹全面情況。

當楊維問起具體細節時,張衝志就被推到了前面,後來基本成了兩人的一問一答模式。

越到後來,楊維的心中越震驚,因為當他拿出每個零件的設計圖樣,張衝志不僅能給出鴻盛能達到的加工精度,還能說出一些改進設計的意見。

雖然效能大約能提升百分之幾,或減輕百分之幾的重量,但這是在航空航天上,能減重萬分之一,或者提升萬分之一的效能都很寶貴,何況是百分之幾。

而且能提出改進意見,就說明對方對這個零件的使用環境和部位相當瞭解,對材料的效能基本掌握,這才能說出來。

並且每次透過張衝志解釋後,楊維經過心算,再加上旁邊劉同桂使用電腦進行計算,資料與張衝志給出的很接近。

這種強大的心算能力讓楊維都不由不認可張衝志數學家這個稱號。。

本來打算聽會場介紹半個小時,然後到現場參觀,沒想到這兩人一問一答就說起來沒完沒了。

而且後來都轉到了飛機設計、航空發動機設計方面,張衝志都能對答加流,往往還有獨特的見解,這讓楊維感到遇到寶了。

行家有沒有,只要看出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楊維有時問的問題很深奧,自己都沒有太大的把握,張衝志卻能說的頭頭是道,當然也會出現偏差,但這些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而造成的。

楊總相信,如果張衝志能參入實驗,軒轅的飛機研發真會有更快的發展,大發展不敢肯定,但是小的跨躍一定會有。

時間比預定時間一拖再拖,眼看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最後,在劉同桂的提醒下,和張衝志的暗示下,楊維這才起身離開會議室,到精加工車間現場參觀考察。

當進入恆溫無塵車間,看到一臺臺超高精度多軸加工中心,讓揚維真的感到震憾,他在國內國外都沒看到如此先進的機床。

聽著張衝志報出的各項效能指標,他無語了,他沒想到一傢俬企在短短几年時間達到如此高度,不由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充滿信心。

透過半個小時的現場考察,他確定自己的飛機設計可以再大膽一點兒了,有著鴻盛集團加工技術的支援,不可能出現飛機設計出來,卻造不出來的尷尬局面。

張衝志也沒放過這個機會,他向楊維要了幾種生產高精密機床獨有的材料,因為他想要向更高加工精度發起挑戰,離了眼前這位大牛,別人真搞不定。

聽完張衝志的介紹,楊維當場表示給鴻盛收集四份的量。

接著他靈光一閃,說道:“來而不往非禮也,我20號要帶領一個考察團到通古斯考察十天,你得隨我去一趟,怎樣?”

張衝志到現在為止,這些大國除了通古斯都去了,正沒機會去,見楊維提出來,馬上說:“楊總,這個機會是我求之不得的,不過能來的及嗎?”

楊維說:“這是小事,多個人少個人不是大事,同桂你馬上幫張衝志走程式,隨時找我簽字,有什麼事馬上告訴我!”劉同桂連連稱是,為張衝志感到高興。

張衝志本想與“流浪六兄弟”好好聚聚,沒想到劉同桂是沒時間了,於貴已經單飛也沒有時間。

在18號,只好與徐立敏、陳旭柄、王希亮四人簡單聚了一下,劉於二人影片參加,經過交談,每人都發展的很好,兄弟六人前景光明。

:()建設人類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