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的恆溫恆溼無塵的千平大房間內,用了一天的時間。

最後完成了十五套165塊5奈米光刻機所用的鏡片,也就是布拉格反射器,當然也出了五套廢品。

這套加工手法與超級福崗的光感器加工工藝差不多。

而2奈米以後的超級浸潤式裝置與5奈米的不一樣,5奈米是採用na=033的曝光裝置。

2奈米需要高解析度的曝光裝置,更高的na化,即na=055(na是數值孔徑,與最大的臨界角度有關)。

張衝志又利用一晚上的時間生產了十二套2奈米反射鏡片,不過合格的只有七套,廢了五套,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合格率達不到百分之一。

na=055的曝光裝置,蘭斯麥已有設計,不過技術要求太高,需要幾年後才能生產出來,張衝志只是將它最佳化了一下,直接拿來用了,還美其名曰先用先得。

第二天,張衝志就先拿了兩套報廢的鏡片,讓攻關小組進行鍍鉬矽膜實驗,測試能夠達到的效果。

這種膜經過改良後,真將光能的吸吸率降低了10,讓攻關小組一陣歡騰,因為這可是與獎金掛勾的。

,!

利用兩天時間將15套5奈米鏡片鍍好膜,又用一天時間將7套2奈米光刻機用鏡片也鍍好膜,就開始了超浸潤裝置的全機體制造。

張衝志邊製作邊指導說解,這些人是他培養的高階光刻機裝配人員,為以後大批次生產高階光刻機做準備,當然好讓自己偷懶!

他自己動手裝配了一套5奈米光刻機,一套2奈米光刻機,第三套就交給工作人員裝配去了,他在旁邊指導。

只要鏡片不毀,其它各種角度的微調讓裝配人員去摸索吧!

時間又過去了三天,8月14日,張衝志帶領光刻機工作團隊進行最後的安裝除錯,所有裝置都檢查了一遍,各部門都報告沒有問題。

張衝志讓人開啟電源,一盞盞指示燈亮起,主控計算機開始檢索,計算機裝載鴻盛天機自動控制系統,所有頁面都是玄語,讓人一看就明白,當然是學玄語的人。

計算機檢測完成,發出了讓所有人都高興的“滴”的一聲,真是聲音清晰響亮,是天籟之音。

接下來就是進行一項項測試;雙工作臺、測量臺、曝光臺等運轉正常,極紫外鐳射器發光正常,超浸潤系統工作正常。

光束矯正器工作正常,光束形狀設定正常,掩膜臺工作正常,物鏡工作正常……

13個分項,數萬個零件,重達五百噸的工業明珠執行正常!

接著開始整體空載執行,正常後開始正式加工,也叫載物執行。

就見一張18英寸,直徑450的單晶矽矽圓被放在了雙工作臺上,接著開始矽片表面清洗、烘乾、塗底、旋塗光刻膠、軟烘、對準曝光、後烘、顯影、硬烘、鐳射刻蝕等工序,這個過程需經過多次。

一張越複雜的晶片,它的線路層數越多,越需要精密複雜,越繁鎖的曝光控制過程。

當一張450毫米直徑的晶圓上佈滿了密密規則的晶片,終於出現在眾人的手上時,許多人都喜極而泣。

張衝志的眼中也貯滿淚花,終於,終於,夏盛麒麟公司生產出了高精度的超浸潤光刻機,軒轅無高階“晶片”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尹總和餘向東,王守柱、王媛四人帶著兩張密佈晶片的矽圓芯盤,直奔京都而去。

張衝志堅決不去,太麻煩了!

每日穩定更新4000+,求支援、收藏、推薦!!

:()建設人類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