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難影響到我們要修建的華尼鐵路。”

“那可說不定哦!”王志教授道,“喜馬拉雅山脈斷裂帶比較多,地質活躍性比較大,發生大地震的話,不排除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弱弱的問一句,如果發生大地震的話,能把喜馬拉雅山劈成兩半嗎?”李二蛋問道,語出驚人。

“額。,”王志教授一愣一愣的,“這個,應該不會吧!把喜馬拉雅山劈成兩半,那得多大的地震,十級大地震都不會有這個效果。”

“那真是太可惜了。”李二蛋道,“如果一場地震能讓喜馬拉雅山裂出一個缺口,那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就能到達我藏青高原,改變我大西南的氣候,乃至讓大西北變成江南魚米之鄉。”

王志教授和王林老大哥先是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向李二蛋,然後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炸開喜馬拉雅山,引印度洋暖溼氣流北上,改造大西南和大西北氣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二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來過。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一個叫某其中的實業家,改革開放後最先富起來的一個億萬富豪,頭上有“首富”的光環,也有“首騙”的陰影。實業家提出這個建議,可能是想騙幾個錢花花罷了,沒想到問題一提出,一度在全華夏鬧得沸沸揚揚,一大批磚家叫獸們對這個建議的可行性展開討論。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大碰撞,形成了綿延千公里的世界屋脊中的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當然,崑崙大山脈的形成也和這倆板塊碰撞有關。

喜馬拉雅山脈山脈以南,印度洋暖溼氣流充足,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如春,植被茂盛,而山脈以北,氣候寒冷,乾燥,終年積雪,植被稀少。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乾燥的心疆塔里木盆地就是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北上的印度洋暖溼氣流造成的。

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在阿三半島和我華夏邊境線上,我大西南和大西北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咱大西南的氣候和環境還算是好的,由於地貌複雜,交通閉塞,大部分割槽域還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或原始叢林,或雪域高原,動植物種類繁多,但是大西北就不行了,不是戈壁灘就是沙漠,當真是千里無人煙,萬里無良田啊!

為了恢復大西北的生態環境,共和國下了很大的努力,像神馬的三八防護林工程啦,各種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啦,疏通黃河水道啦,等等。但是,共和國的努力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今大西北的土地沙漠化速度依舊驚人,沙塵暴次數一年高過一年,耕地仍舊面臨著嚴峻的可持續發展之挑戰。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是共和國拯救大西北的策略出了問題?還是下得努力不夠大?還是人註定勝不了天?

說到努力,共和國不可謂不努力,功夫下得不可謂不夠大,錢花得不可謂不夠多,只是,在解決矛盾的時候,我相關部門和相關磚家叫獸只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沒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大西北之所以是今天這個鬼樣子,原因中是“七分天災三分**”啊!七分天災是大西北的氣候乾燥,這是一個先天的短板,三分**是指人類不計後果的濫砍濫伐。

第一百八十三章 異想天開

矛盾論雲,解決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既然我大西北今天的不良局面主要原因是先天的氣候條件差,那我們改變一下氣候,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想改變大西北的氣候,讓赤地變良田,讓沙漠變水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但是,我們要相信事在人為,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大西北之所以先天氣候差,之所以雨水來得少,還不是因為喜馬拉雅山脈和十萬崑崙山脈擋住了北上的印度洋潮溼暖流。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