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星際聯盟·共探新域(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羽的星際探索事業在風雨洗禮後漸入佳境,月球基地生機勃勃,火星改造初見成效,可他心中清楚,要想在浩瀚宇宙中走得更遠,僅憑自身力量遠遠不夠,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心中逐漸成形——組建星際聯盟。
林羽向全球釋出了星際聯盟倡議,邀請各國政府、頂尖科研機構以及有實力的企業攜手共進。訊息一出,引發了軒然大波,支持者眾,質疑聲亦不少。有人擔憂技術共享會削弱自身優勢,有人懷疑聯盟的管理協調難度。但林羽堅信,宇宙的奧秘無窮無盡,唯有團結協作,方能加速人類探索的步伐。
首次星際聯盟籌備會議在林羽的太空總部召開,各國代表身著特製宇航服步入這座懸浮於地球同步軌道的宏偉建築。會議室內,全息投影展示著月球、火星以及更遙遠星系的資料,林羽起身致辭:“諸位,宇宙是我們共同的未知,如今單打獨鬥已無法滿足探索需求,聯盟將整合資源,共享技術,一同開拓新的星際領域。”
美國代表率先發言:“林先生,我們認可聯盟的理念,但技術共享必須建立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如何確保各方利益平衡?”林羽早有準備,他調出智慧合約分配方案:“基於各方投入的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聯盟將自動生成權益分配比例,所有技術研發、基地建設收益都依此分配,全程區塊鏈加密,確保公平透明。”
歐洲科研團隊提出:“在探索新星球時,生態保護至關重要,如何避免重蹈地球覆轍?”生物學家出身的日本代表附和道:“沒錯,我們需要制定嚴格的星際生態準則。”林羽點頭贊同,隨即展示了一套由他的團隊起草的星際生態保護框架,涵蓋物種引入限制、行星環境評估標準等詳細內容,眾人展開熱烈討論,不斷完善細則。
聯盟組建的同時,新的探索任務也緊鑼密鼓地籌備。目標鎖定在木衛二——那顆被冰層覆蓋、疑似孕育生命的神秘衛星。探測器發回的資料顯示,木衛二冰層下可能存在廣闊海洋,這意味著液態水,乃至外星生命的潛在棲息地。
前往木衛二的探測器研發面臨巨大挑戰。其冰層厚度達數十公里,常規鑽探技術難以穿透,且冰下海洋壓力巨大,探測器需承受極端高壓與低溫。俄羅斯的材料專家帶來喜訊,他們研發出一種新型抗壓耐寒合金,可用於探測器外殼;中國的深鑽科研團隊分享了基於量子共振原理的鑽探技術,能高效破冰。各方技術匯聚,探測器設計逐漸成型。
星際航行技術也亟待升級。雖然反物質推進已取得突破,但長距離航行仍面臨能源補給問題。德國的能源實驗室提出“星際加油站”設想,在太陽系關鍵節點部署能量採集與轉換設施,利用太陽能、行星引力能為過往飛船補充能源。林羽迅速整合資源,啟動這一專案建設,在小行星帶、木星軌道等地建造起一座座閃耀著科技光芒的“星際加油站”。
地球方面,為支援星際探索,教育變革同步推進。林羽投資建設星際科學學院,選拔全球最具天賦的青少年,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星際人才。學院課程涵蓋天體物理、外星生物學、星際工程學等前沿領域,還配備最先進的模擬實驗室,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宇宙探索的魅力。
隨著星際聯盟的運作,各國、各機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探測器成功發射前往木衛二,沿途在“星際加油站”順利補給,向著神秘的冰下海洋進發。月球基地迎來各國宇航員輪換駐紮,交流學習先進的太空生存與科研技術。火星的改造程序也因新加入的資源與智慧加速推進,綠色植被開始在特定區域紮根蔓延。
林羽望著忙碌而有序的各個專案現場,心中滿是欣慰。星際聯盟已邁出堅實的第一步,人類正攜手共赴星辰大海,探索宇宙的邊界,尋找新的家園與生命,而他作為這一切的推動者,將繼續引領方向,直至那無盡的未知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