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格獨特(第3/5頁)
章節報錯
正日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多年來積累的抗擊各類病毒的豐富臨床醫學經驗,使得我們在抗擊新冠疫情時有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因此,我們完全不必侷限於某一種單一的模式或途徑。恰恰相反,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中國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遺餘力地探尋著各種可能的抗疫策略。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積極嘗試,最終成就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抗疫輝煌成果。
彷彿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地球上,每一個民族皆擁有屬於自身獨特的、強大的民族化凝聚力。然而,當全人類共同面臨如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這般史無前例且來勢洶洶的全球性災難與重重困境之際,無論是各個民族的領導者,還是深入至民族內部的每一名普普通通的人類成員,均展現出既存在一致性地齊心合力去對抗病毒這一共同的抗擊要素,但與此同時,也凸顯出由於民族特性所帶來的顯著區別。
就拿民族特質向來以追求自由民主著稱的美國民眾來說吧,他們崇尚個人權利至上,對於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防疫措施可能會持有不同程度的牴觸情緒;而反觀一貫行事作風相對較為保守的中國老百姓,則表現得更為順從和配合。於是乎,當我們跨越那浩渺無邊的大洋彼岸,將目光聚焦於這兩個迥然相異形式的國度時,從最為根本的構成元素——細化到每一個具體的個體人民身上展開對比分析,可以清晰地察覺到,不論是民族之間因地域劃分所產生的差異,亦或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孕育出的獨特性,往往都會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節以及宏大深沉的家國情懷當中,淋漓盡致地呈現出獨具一格的差別之處。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歐美國家的普通民眾對待佩戴口罩這一簡單舉措的態度卻令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就在今日,他們或許還口口聲聲地宣稱戴口罩能夠有效地保護自身免受病毒侵襲,將其視為一件有益之事;然而,到了明日,這些人的口徑卻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改口稱戴口罩之人必定是已經感染了病毒的患者,並對其加以辱罵、毆打和驅趕。這種朝令夕改、反覆無常的行為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與此同時,身處異國他鄉的中國留學生們更是親身經歷著這些荒唐事所帶來的困擾與無奈。當他們走進歐美國家的超市時,會看到那些瘋狂囤積糧食的人們,有些人今天戴著口罩,一副小心翼翼防範病毒的模樣;可到了第二天,同樣還是這批人,卻毫不猶豫地摘下了口罩,彷彿完全忘記了昨日對病毒的恐懼。更為糟糕的是,這些老外對於佩戴口罩的華人群體往往持有一種針對性的態度,無端指責和歧視他們,認為華人戴口罩就是“有罪”的表現。
面對如此怪異且充滿偏見的外國風俗,中國留學生們除了感到深深的無奈之外,有時甚至會覺得這些現象簡直滑稽可笑得如同一場鬧劇。但無論如何,他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以理性和包容的心態去應對種種不公待遇,同時也希望透過自身的行動來改變外界對華人群體的誤解與偏見。
相比於那些一直以來都在中國本土接受教育的國人而言,如果沒有從幼年時期開始便置身於異國他鄉的環境之中生活成長,那麼想要真正去體悟歐美國家那些處於社會底層、最為普通平凡的民眾所具有的文化習性,實在並非易事。畢竟,這些歐美普通大眾的文化習慣與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傳承沿襲下來的思維模式以及行為慣例之間,毫無疑問地存在著本質層面上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裡,還深深地紮根於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等諸多方面。比如說,在對待家庭觀念、社交禮儀、消費理念甚至對於成功的定義等等問題時,雙方往往會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而要想深入瞭解並理解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和內涵,需要我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觀察、去思考、去體驗。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