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官晉爵、賞賜財物了,可這兩種方式,現在都有點不妥當。

不能賞賜財物,理由很簡單,國庫空虛,沒錢了。

不能加官晉爵,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和朱由檢的性格有關係。

自從當上皇帝之後,朱由檢琢磨出了一套自認為高明的馭人之術:就是馭臣下如同養鷹,狐兔未息,不可先飽;飢則為用,飽則颺去。

說白了就是,對待臣子就像養鷹一樣,不能喂太飽了,餵飽了就不幹活了,必須餓著,才會賣力的抓狐狸和兔子。

就拿秦鋒來說,剛剛來到京畿地區,就斬首六百一十八級,若是對其加官晉爵的話,就怕秦鋒志得意滿、生出懈怠之心,再不肯賣力殺敵了。

不如暫不封賞,讓其為了高官厚祿、繼續奮勇殺敵,這樣對國家社稷更有利一些。

至於加官晉爵之事,等將女真人趕出京畿地區,事情告一段落了,再賞不遲!

可秦鋒畢竟立了大功,朝廷方面若是一點表示也沒有,同樣說不過去,怎麼辦呢?

思來想去,朱由檢也沒想出個好辦法。

眼見皇帝犯了難,王承恩提了個建議:“啟稟聖上,自古以來,為將者,全都喜歡三樣東西:一是寶馬、二是盔甲、三是兵器,據老奴所知,內承運庫中有一杆神威烈火槍,乃是成祖文皇帝遺留之物,可以賜予秦鋒,表彰其功,秦鋒得了這件神兵利器,誓必感恩戴德、效忠聖上,為國家再建功勳!”

“大伴言之有理,就將那杆神威烈火槍賜予秦鋒,再賜一件麒麟服,以彰其功!”

成祖文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朱棣,出了名的馬上皇帝,不僅奪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更是親率大軍五徵漠北、三犁虜庭,打的蒙古各部望風而逃!

因為酷愛征戰,故而永樂帝生時召集能工巧匠,打造了不少神兵利器,待其駕崩之後,有的兵器陪葬長陵之內,有的則留在了宮中,那杆神威烈火槍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多前,王承恩當上秉筆太監之後,清查過一次內承運庫,見到過那杆烈火槍,印象極為深刻,故而提出了以槍賞賜秦鋒的建議。

有人問了,用帝王使用過的兵器賞賜臣子,不違背禮法嗎?

不違背,而且有例可循!

比如三國時期,劉備稱帝之後,曾命人採集金牛山中的極品鐵礦石,鑄造了八柄寶劍,各長三尺六寸,合稱‘蜀主八劍!’

八柄寶劍,劉備自己佩帶一柄,其餘七柄分別賞賜給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以固君臣之情!

永樂大帝生前,也曾多次將自己的佩劍、佩刀,賞賜征戰有功之臣,以示嘉獎!

因此上,賞賜神威烈火槍給秦鋒,並不違禮,反而能成為一段佳話。

至於派誰去賞賜,一事不煩二主,還是讓王承恩跑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