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和平的天平(第4/4頁)
章節報錯
分配的重新審視將削弱他們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並可能導致他們的經濟利益大幅度縮水。對此,艾琳強硬回應道:“如果我們不能從全球層面重視資源的公平分配,那麼全球秩序註定會走向分裂,最終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復興。”
除了資源分配問題,另一場爭論集中在全球資訊流通與網路治理上。資訊流通作為當今時代的重要資源,成為了許多國家和跨國企業控制全球權力的工具。葉辰和艾琳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資訊監管機制,以防止資訊被少數人或公司壟斷。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廣泛的反對。各國擔心一旦建立了全球資訊監管機制,他們的國家安全和網路隱私將受到威脅。一些技術巨頭則擔心,全球範圍內的資訊監控和監管可能會抑制創新,甚至影響到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利潤和市場份額。
儘管會議上出現了大量的分歧,但葉辰和艾琳並沒有退縮。他們知道,這場討論不僅關乎全球復興的成敗,也關乎人類未來發展的走向。為了推動改革,他們決定藉助峰會結束後的全球民意支援,透過全球民眾的力量來向各國政府施壓,推動全球治理的根本性變革。
然而,隨著峰會的深入,葉辰逐漸意識到,全球秩序的平衡和穩定遠比他想象的複雜。尤其是一些原本站在改革陣營的國家和團體,在面對利益誘惑時,紛紛表現出了妥協的態度。這使得葉辰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如果全球復興真的要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麼必須要摒棄過時的政治和經濟模式,開創一條全新的道路,而這條道路註定是充滿挑戰和未知的。
與此同時,艾琳也開始變得更加謹慎。她意識到,儘管他們擁有遠見和理想,但全球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的簡單對立和鬥爭,早已被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所替代。在這個全新的政治世界裡,任何妥協和讓步都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後果。她深知,保持全球秩序的平衡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權力鬥爭,而是一場充滿智慧和策略的博弈。
隨著這些挑戰的深入,葉辰和艾琳開始對未來的全球復興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他們知道,儘管全球復興的理想仍在前方,但它背後所承載的艱鉅任務和無盡挑戰,註定要考驗他們的智慧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