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里波第和莫里斯指揮巷戰的時候,後續部隊也陸續登陸了。

莉雅已經和納爾遜溝透過支援1000名雷暴軍團士兵給雲梟寒的事情,本來應該是等徹底攻下卡西斯城再讓這1000人登陸,但因為在海上沒受到任何威脅,卡西斯城的戰事又進行的非常順利,納爾遜就乾脆沒有拖延,直接讓這1000名雷暴軍團士兵登岸並暫時歸入雲梟寒麾下。

這4000士兵上岸時,城內的大局已定,雲梟寒就沒再派這4000人參與戰鬥,而是抓緊時間開始搬運城內物資,為了節省時間,加快搬運速度,雲梟寒要求納爾遜再分派一些部隊幫忙搬東西。

這些物資中也有納爾遜的一份,而且後面雲梟寒繼續劫掠還要帶他分,因此面對這種合則兩利的要求納爾遜自然不會拒絕。

但為了防備有可能出現的海上威脅,納爾遜還是很謹慎留下足夠的船上人員,並派出了一些快船去外圍警戒。不過雷暴軍團重建速度是很快的,此次隨納爾遜出動的足足有6000人,除掉支援給雲梟寒的1000人,以及必須留在船上的3000人,仍然可以分出2000人幫忙搬貨。

這2000人加上正在搬運物資的4000人就有6000人了,儘管6000人的運力已經不算少,但一個貿易城市中的物資還是很多的,搬起來仍然需要很多時間。

而就在此時,雲梟寒觸發了一個分歧選擇:

一:使用目前的運力進行搬運。

二:用武力逼迫城內的民眾協助搬運。

三:自行決定行動方案。

第一項選擇看似四平八穩,實際卻問題極大,最根本運力的問題完全沒辦法解決。

如果就用眼前的6000人搬貨,到20:00戰役正式開始,估計才搬運了很少一部分物資,到時雲梟寒要是帶隊一走,就只剩2000人,那就有的搬了,或許有人會說,那就讓這2000人慢慢搬好了,反正等戰役打完了肯定就搬完了。

《抉擇》這款遊戲做的是很真實的,這種真實指的不是遊戲畫面的真實感,而是在各種遊戲細節上高度擬真,如果是一名缺少管理和後勤經驗,又不太仔細的玩家在這裡就很容易上當,忽視其中的巨大問題。

在這次劫掠中,最關鍵的運輸環節並不是陸運環節,而是海運環節。艦隊的實際運力其實是有限的,別看這次來的艦船很多,但艦隊首先要留下大部分戰艦來確保對卡西斯城的控制,並保證制海權;其次返程的船隊也要有一定數量的戰艦伴同運輸船同行。

因此在實際海運環節中,船隊是不可能裝好一艘船的貨就走一艘船的,那樣安全完全沒法保障,必須等運輸船隊都裝好後才能出動一波,裝的越慢,運輸船隊就只能越晚出發,運力就越發得不到有效利用。

不要忘了,後續的劫掠行動中還有不少物資要搬到卡西斯城來,這前面的物資都還沒裝船,後面的物資往哪放,雲梟寒劫掠的物資再多,也要運回薩丁領才行,留在卡西斯城的貨再多也和他沒關係。

這個環節就是典型的陷阱環節,而如果是在過去的網遊中,這個細節肯定是不需要玩家考慮的,你只管搶就行了,哪需要你考慮怎麼運。

但在《抉擇》中就不同了,細節問題是需要玩家仔細考慮的。而且在這次行動中雲梟寒才是最高指揮官,連納爾遜都要聽他的,所以儘管他並不真正負責指揮海運環節,卻需要在整體計劃上作出儘可能詳盡的考慮,並主動進行干預。

而正是這種細節上的考量,才是對玩家的頭腦、行事方式、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一種綜合測試,相比之下,玩家的個人實力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2000人的運力不夠,那麼雲梟寒留下一部分部隊幫忙搬運呢?

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