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不過葉如晦仍舊是慶幸,這個世上還沒有說書先生嘴裡說的那種一柄飛劍千里之外取人頭顱的通玄高人,若是真有,就不是說一拳一腳分出勝負了,一柄飛劍千里之外襲來,連怎麼死的都不清楚,更何況是說報仇。世間眾流派,道家以清修證長生,可如此多年,也未見一人可得長生,連祖師李耳也不過數百年之齡便駕鶴西去了,這數百年之齡也是道教典籍上所記載的最長壽之人。佛門參禪成佛一說,倒是所有佛門弟子都深信不疑,畢竟他們所信仰的不就是一尊佛麼,至於典籍上記載羅漢菩薩,都是成佛的後來弟子,只是稱呼不同而已。三教之中的儒家倒是最務實,不講鬼神,不說奇異,只是專心著書修學,為世間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儒家更是風流之士層出不窮,倒是留下不少佳話,世間學術流派不少,為何只有儒家周夫子被尊為聖人?原因無他,一個傳承而已。儒家讀書人傳承這些年,不論是數量還是底蘊,都不是其他學派能夠比得上的。 這日黃昏後,葉如晦和難心老和尚在禪房內共進晚餐,難心老和尚吃得清淡,一碗粥,一個饅頭便算作晚餐。葉如晦幾嘴嚥下一個饅頭,喝了口粥之後,有些打趣的說道:“難心師父倒是和道家的真人一般,皆是如此清淡養生。” 老和尚放下木筷,用布條擦了擦嘴角。滿是皺紋的眼角一笑起來,便更是顯得老邁。 “施主此言便是將佛道混為一談了,不過其實老僧還是對道家養生之法頗為感興趣的,實在是因為已然如此年邁,再不想法子多活幾年,如何才能讀完這世間許多書?” 葉如晦忍俊不禁,繞是和這老和尚不是第一天坐而閒談了,但聽到老和尚這番話,倒還是有些意外,老和尚不喜歡打機鋒,也不喜歡說佛語,反而是講道理都講的樸實平淡,沒有半點佛門高僧的樣子。 葉如晦想了想,忽然輕聲道:“先生也是有這個想法,生平只為讀書,只可惜讀書人的身子終究比不得其他人,幾十載寒暑之後,便日薄西山了,倒是我師叔,守著全天下最大的一座藏書閣,反而是越讀越有精神。” 老和尚雙手合十,感慨道:“早覺得施主有如此淵博學識必有名師指導,現在聽施主說起,倒是讓老僧神往,想見見這兩位不凡之人。” 葉如晦僅僅是笑了笑了,並不多言。 老和尚轉過頭,忽然開口說道:“一年一度的禮佛大會定在三日後,這幾日寺裡上下已經在準備了,若是施主到時候有空,也可以來聽聽看,聽了老僧的一家之言,施主不妨聽聽這東越各大小寺廟高僧的佛語,或許對施主有些幫助。” 葉如晦笑了笑,起身答謝道:“那便多謝難心師父好意了。” 難心老和尚起身,轉身出門,不過出門之前卻是回頭說道:“白馬寺實在是經不起再一次大難了。” 葉如晦輕聲道:“晚輩知曉的。” 難心離去,禪房裡便又只剩下葉如晦一個人,葉如晦百無聊賴,又一個人把懷裡的指劍十二式拿出來參悟,不過才半盞茶的時間,房門又被人推開,了悟進來收拾碗筷,看到葉如晦,仍舊是微微一笑,不多說話。 葉如晦站起來,看著了悟將東西收拾完畢,這才開口問道:“了悟師父,寺裡可曾有劍?” 了悟搖搖頭,“武僧院裡倒是有不少兵刃,但唯獨就是沒有劍。” 葉如晦有些失望,但還是輕聲道:“叨擾師父了。” 不過臨出門的時候,了悟倒是給葉如晦帶來一個訊息,而這個訊息的確讓葉如晦來了些精神。 無意僧人回來了。 而且帶來了不少菩提寺的僧人,其中一位,是不與,那個曾遠去佛國的僧人。 (本章完) 。
第247章 一本正經
不與親臨白馬寺,造成的轟動絲毫不小,白馬寺上下都有些震驚,甚至有不少僧人放下手中功課,候在寺門口,想一睹這個曾經遠去佛國的年輕僧人真容,世間傳說不與長得眉清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