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的前後夾擊下節節敗退。

然而,孫權並沒有輕易放棄,他親自指揮軍隊進行頑強抵抗。

李逸在敵軍中左衝右突,奮勇殺敵,身上的戰甲已被鮮血染紅。

“衝啊!莫要放過一個敵軍!”李逸的聲音響徹戰場。

在李逸的激勵下,曹軍士氣愈發高昂,孫權的軍隊漸漸難以支撐。

孫權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殘部撤退。李逸哪肯放過,率軍緊追不捨。

曹操在後方見此情景,連忙派人前去傳令:“窮寇莫追,以防有詐!”李逸接到命令,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下令停止追擊。

大軍凱旋而歸,曹操在營帳中設宴慶功。

曹操舉杯說道:“此次勝利,李逸當記首功!”眾人紛紛附和。

李逸起身,謙遜地說道:“全賴主公指揮有方,將士們用命,末將不敢居功。”

酒過三巡,曹操說道:“雖然此次取得勝利,但孫權實力尚存,我們仍需小心防備。”

李逸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末將願為先鋒,繼續為大軍開疆拓土。”

曹操滿意地笑了笑,說道:“有你在,吾心安矣。”

慶功宴結束後,曹操和李逸開始著手整頓軍隊,加強防務,準備迎接下一場戰鬥。

而孫權在撤退途中,望著殘兵敗將,心中暗暗發誓:“曹操、李逸,此仇不報,誓不為人!”他回到營地,也開始重新謀劃,準備捲土重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曹操和李逸這邊,一方面加強軍事訓練,另一方面廣納賢才,為軍隊注入新的力量。

李逸常常親自監督士兵們操練,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要求。他深知,只有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在這亂世中立足。

曹操則忙著與謀士們商議戰略,思考如何進一步擴大地盤,鞏固勢力。

而孫權那邊,他痛定思痛,開始改革軍制,大力發展軍備。並且派出使者,試圖與其他諸侯結盟,共同對抗曹操。

一天,曹操收到密報,得知孫權的動向。他立刻召集李逸等將領商討對策。

曹操神色嚴肅地說道:“孫權不甘心失敗,正在積極準備反擊,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李逸拱手道:“主公,末將願領一支軍隊,主動出擊,打亂孫權的計劃。”

曹操沉思片刻,說道:“不可魯莽,我們需先摸清孫權的具體部署,再做決定。”

於是,曹操派出大量探子,密切關注孫權的一舉一動。

探子們小心翼翼地在孫權營地周圍活動,蒐集著各種情報。沒過多久,重要的訊息陸續傳回曹操營帳。

曹操看著手中的情報,眉頭緊皺,對李逸說道:“孫權此番動作不小,不僅訓練了大批新兵,還從別處購置了精良的兵器。”

李逸握緊拳頭,說道:“主公,那我們更應儘快行動,不能讓他做大做強。”

曹操搖搖頭,說道:“且慢,我們還需等待一個最佳時機。貿然出擊,恐中了他的圈套。”

就在這時,一名謀士進言道:“主公,依在下之見,我們可派人在孫權軍中散佈謠言,擾亂其軍心。”

曹操眼睛一亮,說道:“此計甚妙,但需謹慎行事,莫要被孫權察覺。”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曹操派出的細作成功在孫權軍中散佈了各種不利的謠言。一時間,孫權軍中人心惶惶。

孫權得知此事,大怒道:“定是曹操的詭計,給我嚴查!”

然而,儘管孫權極力想要穩住軍心,但軍中的不安情緒仍在蔓延。

曹操見時機已到,對李逸說道:“李逸,現在是我們出兵的時刻了!”

李逸興奮地應道:“末將早已迫不及待,定要讓孫權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