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隕歷一三七一年戰神月十四號,維納爾帶著帶著將近七十名步戰侍從,大步邁在前往哈克斯特的林間小道上,一路上,維納爾每路過一個下屬村莊,便會有所停留。嘗試吸納當地自由民加入隊伍,王國的階級晉升渠道極為狹窄,這個時代要想要富,是真的只能殺人放火金腰帶。

這種情況下,只要肯花嘴皮子,總能吸引一兩個熱血上頭的小青年加入團隊,更何況還是維納爾這樣的騎士老爺帶著幾十個甲士來邀請你入夥。

騎士勳爵身份在貴族社會中委實只是進行社交的一張入門券,但是在王國普通民眾眼中,那就是實打實的貴族。畢竟騎士與勳爵的身份很多情況下混為一談,但實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勳爵是爵位,往往是低階貴族沒有領地繼承權時,在成年時被貴族院授予的爵位頭銜,而騎士則特指的是王國的精銳戰士。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貴族招募平民加入軍隊的,因為維持一支軍隊是需要極大的精力與金錢成本的,往往只有在戰爭時期或者是備戰階段才會招募職業戰士。

也正因如此成為職業戰士,對於亡國的自由民而言是一件非常體面,但卻又門檻極高的事情。

簡單的講,貴族是王國的統治階級,而成為職業戰士,就相當於有了編制,算不上統治者,但絕對會與平民拉開差距。

而遇上了像維納爾,這樣表明了以自身榮譽起誓,會把自己當做職業戰士培養,而僅僅要求效忠貴族,對自由民而言完全可以說是祖墳冒的青煙。於是結果就是維納爾一路走來發出的邀請,幾乎沒有被拒絕的情況。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遇上了村子被強盜洗劫之類的情況,導致村中的青壯年勞力非常短缺,這種情況下,維納爾也只好拜訪當地的小貴族,嘗試從對方手裡用便宜價格摳出幾個農奴來填補系統定期給的補員名額。

就這麼連續走了一個月,維納爾的日子倒也過得悠閒,好在這是將軍衛隊本身不需要任何的金錢與點數維護,只需要操心基本生存物資的補給,不然的話,維納爾很快就能體驗一把為軍隊操碎了心的軍需官的心情了。

哈克斯特位於王國東西兩端的林間峽谷交界處,是西側通往王都的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貿易商路。在幾十年前,出於軍事角度的考慮,在聖拉吉爾的統帥下,王國軍在峽谷頂端和山腳下修建了兩座軍事要塞,分別命名為卡拉及亞堡和桑喬堡,一口氣阻攔了三國聯軍十二年,直到戰爭後期才被突破了一次。

戰爭暫時告一段落後,王國財政堪稱千瘡百孔,四處漏風,根本開不出拖欠的大量堡壘與駐軍的軍餉,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以土地和定居點分封的形式將兩座堡壘的廢墟和峽谷腳下森林的土地打包分封給了守將,守將又和自己連續打了十九年仗的苦哈哈計程車兵們分了土地,算是了卻了一筆爛賬。

而原本計程車兵們也在兩座堡壘的廢墟上建起了一座城鎮,說是一座城鎮,其實最開始只是一座小堡壘,就叫卡洛桑堡。

然後他們就發財了,軍事重地加貿易要道,領主家族投資加上王國軍費,外帶和平年代的貿易收入,想不發達都難。而卡洛桑堡的居民原本都是追隨聖拉吉爾的老兵,武德充沛的爆棚,使得和平時代後成為了商隊護衛和僱傭兵聚集的中心,最終以卡洛桑堡為核心,發展成了現在的哈克斯特城。

維納爾站在離城市不遠處的一個小山頭上,看著遠處的卡洛桑堡的尖塔。

總算是到了

整個城鎮的主體坐落山腳下,山頂上修繕後的軍事要塞已經成為了領主的城堡,幫助此地的主人統治這片土地。

整個定居點從上到下一共三層,第一層是領主與駐軍的居所,第二層則是各大商會與商業街,以及傭兵公會和冒險者協會的分部所在,第三層是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