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的名義》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家門口種著一株棗樹的人家,這家人待人友善親切很得村裡人的喜愛。

這人呀!只要心地善良待人真誠日子過得都不會太差。

一天下午這戶人家的後門開啟了,一個牧童牽著一條水牛走了出來,牧童穿的短衣短袖,手裡拿根竹條,腦袋上頂著個朝天衝的辮子,粉嫩的小臉蛋兒看著很可愛。

出了院門牧童對著水牛用竹條示意了一下,水牛低著腦袋,牧童把竹條別在屁股後面,兩隻腳分別踩在牛角上,牧童用手拍了拍牛的脖子,水牛懂事的把頭抬了起來,然後牧童熟練的騎在了牛背上。牧童從屁股後面抽出竹條在天空一揮,竹條發出啪的一聲,牛兒得到指令後緩慢的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

在一片熟悉的水草地,牧童放開了牛兒讓牛兒自己去覓食。牧童找了一塊沙地,用手中的竹條在沙地上練習著上午先生教的字:“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動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哎喲的一聲從牧童的口中發出,牧童看著手中被拍扁的一隻巨大的蚊子,喃喃自語道:“今天怎麼這麼多蚊子,我都被叮了幾下了。”一邊說著一邊朝牛兒走去。

只見牛兒不停的用尾巴掃視著身體,有好幾只牛蚊子圍著牛兒打轉。牛蚊子是一種長得像蒼蠅專門叮咬那些大型動物的蚊子。在牛尾不能及的一個地方,一隻牛蚊子叮在那裡猛烈的吸著,牧童快步走上去,一巴掌拍在牛蚊子上,還沒等牧童反應過來就被牛兒踹在了水草地裡。

牧童的童年都是和牛兒相伴的,牧童搞不明白為什麼牛兒會踹自己,明明我在幫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