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看書可以增智,看小故事增智的速度更快。為什麼著重強調小故事呢!看四大名著他也是4個故事,你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懂得4個道理。一兩百字的小故事,他也講的是個道理這更高效。

莊子這本書裡講的都是小故事,小故事裡蘊含著做人的道理。

《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中國人應該都知道,故事講的就是庖丁殺牛過程如何爽快,多數人看完這個故事都認為這是熟能生巧的一個技能。而庖丁自己認為他是對道的理解達到一定高度,對牛的構造理解達到一定高度,才有解牛過程中的爽快。

莊子卻在庖丁解牛過程中看到了養生,《庖丁解牛》這個故事就是莊子書裡面《養生主》裡面一個故事。我思考了好一會兒才把養生和殺牛聯絡在一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自然規律發展的方向,順應自然,也就是順應道,也就是現今人們說的順應規律,在自然的規律中辦一件事他就會很順很通暢。就像一條河流,順流而下是多麼的爽快,逆流而上就要無數的縴夫為此努力。

現在社會高速發展已經沒有了地域的限制,好久沒有聽說水土不服這個詞兒了。記得小時候表弟從60公里外回來過年,每次都聽長輩說表弟水土不服,因為表弟每次回來都會萎靡幾天。水土不服就是空氣的變化,食物的變化導致身體出現的變化。現在你即便是想去幾千公里外吃個午餐,晚飯時再回來也能辦到,根本就沒有水土不服這一說了。現在人們想吃某個東西,直接在網上訂,吃的東西就是天南地北的。這就讓人們產生各種匪夷所思的疾病,這就是逆自然。也有可能是現在的人的基因正在適應這種變化。

養生就是順應自然做該做的事兒吃該吃的東西,做事兒時別太激烈吃東西時別太複雜。夏天該出汗,冬天該保暖,春天要踏青,秋天要儲存。順應自然,辦自己能辦到的事,辦不到也別放在心上,少了心理負擔自然也就長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