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菜市場的日常》

早上又和妻子去買菜,我就是一跟班,看著妻子東瞅瞅西看看挑選著食材,妻子偶爾會問我一句:“這個怎麼樣!”

“我看那邊有洗好的芋頭,可以買點回去蒸飯。”

妻子頭也沒回,接著尋找她的目標,用提醒的話語說:“那些是用藥浸泡後洗的,不然哪來那麼幹淨。”

妻子買了1斤4兩藕4塊錢一斤,兩節藕的中間有一個結巴,店家主動把藕結巴砍掉了。

逛了一些攤位,我發現賣藕的很多,“今天賣藕很多呀!”

妻子的目光一直在那些攤位上尋找著,聽見我說話回我到:“這些賣藕的長年累月都在賣,他們是做生意的,只有我們剛才買的那一家是自己種的一點藕,我還加了她微信呢!”

我們來到賣肉的店鋪,妻子把腦袋伸進肉鋪裡對老闆說:“豬尾骨賣了嗎?”

店鋪老闆正在燒豬肉回頭看了一眼妻子客氣的說:“嗯!賣了。”

旁邊有個攤位貨架上掛了兩串骨頭,妻子看了一眼對老闆說:“怎麼賣?”

店鋪老闆對看妻子說:“放心吧嘛!你來買肉哪還會算你高價呀!”

妻子也沒客氣說到:“把尾巴砍下來燒一下。”

一門吃飯的手藝動作就是這麼麻溜,兩分鐘搞定所有,“您慢走。”

買完這些妻子說我們去那邊看看吧,看看有什麼新鮮品種。路上妻子提了提手中的骨頭對我說:“16塊錢。”

“不是52塊嗎?你只給了16塊?”

“16塊一斤,這價格很合適,超市裡的豬尾骨也要15塊9。”

很多年來妻子買菜都不講價的,哦!心裡有數就不必講價了,常去的店鋪如果有心,一次兩次過後就不去他的店了。正常操作不高不低才是長期合作的基礎。

世上沒得真正人傻錢多的人,有,那就是真傻,或是都在裝傻,或是壓根兒就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