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人類的起源(下)(第1/4頁)
章節報錯
進化論是一種科學理論,指以史為鑑找出生命生存規律和發展方向,是對物種起源和發展的一種科學證明。21世紀,以分子鐘為基礎,以蛋白質pa矩陣和blosu的氨基酸矩陣為證據,在分子系統發生學和進化動力學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
進化論的奠基人是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達爾文出生於1809年,於1882年逝世。
達爾文早期以地質學研究而聞名,而後又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作為進化論的奠基人,進化論這一理念最先卻不是由他提出的。
進化論由布豐和拉馬克最早提出,達爾文只是公認的集大成者。
其實真要細說起來,最先提出這一理論的,還要追溯到華夏戰國時期的列子,他最早在《說符》中提出: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達爾文的進化論,歸根到底也只是一種假說,只不過是一個更嚴謹的假說而已。
從誕生那一天起,這一理論就在不斷的飽受質疑,最大的質疑就是,認為其缺乏大量的化石證據,來解釋物種間進化過程的過渡期。
理論上,若鳥類為爬行動物進化而來,從爬行動物至鳥類必然出現“過渡物種”,爬行動物為冷血動物,鳥類的體溫卻常維持比一般生物更高的溫度,中間的過渡物種如何平衡這樣的生理差異,卻始終找不到足夠的化石證據來反駁這一質疑。
諸如此類的“進化先後”及“過渡物種”的問題有很多,且大部分沒有得到解決。
當然,進化論作為目前最值得人信服的一種假說,還是有無數學者在為這一理論進行論據的補充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德爾,他在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基因突變的假設,以及種群集體進化而並非個體單獨進化的理論。算是為達爾文進化論的缺陷做出了一定的彌補。
但始終還是原來的問題,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援,到頭來進化論也只能是假說。
審訊者作為非人類監管協會的成員,雖然已經見過了很多超自然現象,包括他自己也可以使用靈魂的能力。但他依然是進化論的忠實擁護者,這一點始終沒有動搖。
他一直認為,儘管作為非人類監管協會的成員,他見識過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或者生物,但那只是現有科學還沒有發展到可以解釋這些東西的高度而已。遲早有一天,科學和真理是可以發展到這一步的。現在也有很多靈魂學的專家學者,在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中也一直有新的發現和理論產生。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對秦的言論有些不置可否,像這類人他見得多了,時至今日還沒有碰到過任何一個可以讓他完全信服的。
審訊者看了秦一眼,說道:“你所說的神明,是你親眼所見的?還是這只是你們教會的口頭宣揚?”
秦搖了搖頭:“當然不可能是親眼所見。神並不在地球,他們依然還在迴歸的路上。”
“迴歸?路上?”審訊者抓住了秦言語中的關鍵點,微微皺眉,說道:“迴歸?我可不可以這樣認為?他們曾經到訪過地球,然後又離開了?”
秦點點頭:“沒錯。”
“那路上呢?”審訊者繼續追問道:“路上是什麼意思?他們離開了,又要回來?而且現在就在迴歸地球的路上?他們是外星人?”
秦再次點頭:“沒錯。”
審訊者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