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再努力 這個社會的刺 還是刺到了自己身上(第3/3頁)
章節報錯
平常就習慣了別人的憐憫,甚至遇到事情,總寄託在別人能否可憐自己來幫忙。
習慣於可憐之後,總覺得別人家反正比自己家好那麼多,給自己點東西九牛一毛是好心,自己是心安理得的。
而且好不容易得了兒子,丫頭出息以後都是人家的!
手頭上剛有餘錢的時候,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天天都感謝菩薩保佑,然後把錢留著兒子以後娶媳婦兒!
對於這次花出去的鉅款,兩口子回來後又心疼又後悔的,想著:
那樣的大戶人家,不送人家也不在乎,這些東西送了,人家用兩天也就扔了。
兩口子合計後下定決心:
下次不聽小女兒的主張!
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餘錢都是小女兒賺的,也不會去想。
沈槐放心不管的原因是,只要買回來了,莊稼人就不會浪費,肯定是要好好做了送出去的。
沈槐也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有集市的時候跟著去了兩趟。
買了一對金線繡著百年好合的褚色香囊。
又找了各種有香味的花,製成了乾花,加了一些軀蛇蟲鼠蟻的藥草,放在香囊裡。
又到鎮上裁縫鋪,找了些五顏六色的碎布料,用各樣藍色為底子做了個小手包。
彩色的布做了花朵的形狀縫在上面。
這個小手包,是回去找大毛和二丫幫忙縫的。
另給那幾個小友,一人買了個木頭的小哨子。
秦師伯家兩個小的也一併買了,年紀再小,會吹就能響都能玩兒。
竹編九月底就做好了,一個大揹簍,還有逐漸小的好幾個揹簍。
應該是最後剩下的竹篾,還做了個藤球。
沈槐按大小一個套一個,累裝起來。
去的那天,高郎中見人只比竹簍高了個頭,一把薅過來背在肩頭上就出發了。
先去了秦師伯家歇了一晚上,秦師伯家去年也買了馬車。
這次師伯師孃把四個孩子都帶上了。
秦師伯和高郎中跟趕車的李伯,一起坐在外面,秦師孃領著一堆孩子坐車裡。
快兩年沒見了,孩子們一點都沒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