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情境與評判標準下,對於“幾級鴿鴿能夠唱跳俱佳”並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答案。

如果以一些虛構的、設定有等級劃分的偶像體系來說,假設等級從低到高分為1 - 10級。

1 - 3級可能屬於初入門檻的階段。1級鴿鴿可能才剛剛接觸唱跳領域,對基本的節奏把握和舞蹈動作都還比較生疏,唱歌可能氣息不穩、走音情況也較為常見,舞蹈動作缺乏流暢性與協調性。

到了2級,經過一些基礎訓練,對節奏的感知有所提升,唱歌能在簡單的旋律中保持基本音調,舞蹈動作的記憶和完成度稍好,但在表現力上還非常欠缺。

3級的鴿鴿在唱跳基本功上有了一定進步,唱歌能應對一些難度稍高的曲目片段,舞蹈動作的規範性和力度控制有改善,不過整體的唱跳配合還不夠熟練。

4 - 6級屬於有一定成長和積累的階段。4級鴿鴿在唱歌方面,音準把握較為穩定,能運用一些簡單的發聲技巧來豐富音色,舞蹈動作更加自然、流暢,有了初步的舞臺走位意識。

5級時,唱跳的融合度明顯提高,唱歌能根據歌曲情感進行一定的情緒表達,舞蹈表現力也更強,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雛形。

6級鴿鴿在唱跳上可以說是有了相當的水平,唱歌能夠駕馭多種風格的歌曲,高音、低音轉換自如,舞蹈技巧也更加成熟,編舞的理解和演繹能力都不錯,在舞臺上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

7 - 10級則是邁向優秀甚至卓越的階段。7級鴿鴿在唱跳俱佳的基礎上,還具備了很強的舞臺掌控力,無論是聲音的感染力還是舞蹈的張力都能讓觀眾沉浸其中。

8級的鴿鴿已經可以說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在唱跳技術上幾乎無可挑剔,能不斷創新表演形式,對不同曲風舞風都能完美詮釋。

9級和10級的鴿鴿更是達到了傳奇般的高度,他們的唱跳錶演不僅是一種藝術展示,更能引領潮流、激發行業變革,成為無數後來者學習和仰望的物件。

當然,這只是基於一種假設體系的大致劃分,在現實中,對於“唱跳俱佳”的評判更加多元和複雜,而且每個個體的成長軌跡和發展速度都不一樣,不能簡單地用等級一概而論 。

*

初級鴿鴿(1 - 3 級):夯實基礎

這一階段著重於基礎能力的培養。

在唱歌方面,要進行大量的發聲訓練,如氣泡音練習、哼鳴訓練,來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穩定氣息。

透過音階的爬音練習,熟悉不同音高的轉換,糾正音準問題。

舞蹈訓練則從最基本的身體姿態、站姿、坐姿開始規範,培養良好的體態習慣。

學習簡單的舞蹈步伐,如恰恰的基本步、爵士的基礎律動,注重動作的規範性和節奏感。

訓練時間分配上,唱歌和舞蹈各佔一定比例,每週保證充足的基礎練習時長,如每天 2 - 3 小時,以形成肌肉記憶。

中級鴿鴿(4 - 6 級):提升技巧與協調性

唱歌技巧成為重點,學習真假聲轉換、共鳴調節等技巧,透過演唱難度稍高的歌曲片段進行針對性訓練。

注重情感表達,分析歌曲的情感脈絡,嘗試將情感融入演唱中。

舞蹈上,增加舞蹈組合和小劇目練習,提升舞蹈的連貫性和表現力。

開始學習舞蹈中的身體控制技巧,如平衡控制、力量的收放。

同時,加強唱跳協調性訓練,透過簡單的唱跳組合,讓身體動作與歌聲同步,逐漸適應在演唱過程中做舞蹈動作。

訓練時間可適當延長,每週累計 15 - 20 小時左右,合理分配在唱歌、舞蹈及唱跳結合訓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