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3/5頁)
章節報錯
平二年,便盜匪不絕,混亂不堪。當地豪族,與山賊勾連,三名縣令在海西,離奇被害,至今仍無法找到兇手。陳元龍此前也曾提及海西,曾言海西混亂不堪,無人願往。主公何不派人前往,若海西大治,即可立足。”
“海西?”
大堂上,眾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曹操沉吟片刻後又問:“公達可有合適之人?”
海西,地處徐州治下,位於廣陵、下邳和東海郡三地交界。如今的問題是,徐州雖然名為漢室領土,可曹操卻難以掌控。呂布自五月大勝袁術後,勢力也隨之暴漲。他本就是能征慣戰的猛將,身邊又有高人為他出謀劃策,帳下更有猛將衝鋒陷陣,曹操也不要三思後行。
派人去海西,等於在徐州鉚下一顆釘子!
但這顆釘子……卻著實不好做。
不僅僅是要節制呂布的動作,還需要承受當地豪族的壓力。
曹操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帳下能人無數,究竟派誰去,才算合適呢?去海西的這個人,首先是他信得過的人;其次,這個人要有能力,有手段;同時名聲還不能太響,否則就會引起當地豪族以及呂布的關注。這樣一個人,的確不太容易找到。曹操手下能人不少,但要完全符合條件,一時間還真就想不太明白。手指,輕敲圍欄,曹操的目光,環視大堂。
“主公,曄薦一人,可當重任。”
司空倉曹掾劉曄起身,躬身回答。
曹操連忙問:“子揚所薦何人?”
“便是那乘氏令,梁習。”
“梁習?”
曹操有些疑惑,扭頭向董昭看去。
董昭連忙道:“主公莫非忘記了?梁習原本是陳郡主簿,主公去年將他徵辟,先為漳長,後任乘氏令。這大半年來,梁習在乘氏所做不差,頗有治名。子揚所薦,倒也的確適合……”
董昭和劉曄,都表示了對梁習的支援。
曹操也非常心動。
他剛要開口表示同意,卻見荀彧起身,“主公,梁習才情卓絕,的確是合適人選。然則他才到乘氏半載,政令方行,便匆匆調往他處,於乘氏空無益處。梁習往海西,誰可任乘氏?”
“這個……”
荀彧所言,也頗有道理。
這牽扯到一個政令統一的問題。梁習在乘氏剛站穩腳跟,政令剛梳理通暢。如果換一個人,誰又能保證,會繼續執行梁習的政令?朝令夕改。是一個大忌。就比如說,梁習在乘氏,提倡開墾荒田,底下的人剛開始執行。梁習就走了;換一個人前來,說不定會是另一種執政思路。也許他不贊成開荒,而提倡做其他的事情。那之前開墾的荒田,也就等於無用功。
荀彧說的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出現。
乘氏位於鉅野,是兗州重地。曹操雖說將根據地轉到了豫州,但是對兗州,依舊保持重視。
畢竟,兗州是他起家之地。
“文若,那你以為當如何?”
曹操看著荀彧。沉聲問道。
“彧亦有一人舉薦。此人於資歷,或許比不得子虞,才學也稍有不足。不過出鎮海西足矣。”
“文若所薦,何人?”
“此人名鄧稷,字叔孫。”
鄧稷?
對於大堂上的大多數人而言。鄧稷是個非常陌生的名字。
曹操也覺得好奇,扭頭向董昭看去。
董昭也是一怔,在曹操耳邊輕聲道:“鄧稷,就是曹雋石之婿。”
曹操不由得恍然,連連點頭。
怪不得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耳熟,原來是那位獨臂參軍。獨臂參軍之名,還是從夏侯衡曹休那邊得來。典韋初建虎賁。有夏侯衡曹休為左膀右臂,故而虎賁得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