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系進行廣泛合作,進入徐城爭取南灣湖新區建設的主導權,對梅鋼系來說,怎麼都不能算是什麼好訊息。

不過,沈淮並不覺得,他此時選擇袖手旁觀,等崔衛平、陳寶齊、戴樂生等人聯手融信、寶和系成功阻擋徐沛接替鍾立岷擔任淮海省委書記之後,梅鋼系就能獲得利益,等胡系在淮海掌握大權之後,梅鋼系就能與他們和平共處,攜手共同推動地方的發展。

即使徐沛是個有野心、氣量不甚大、甚至時時都不忘限制梅鋼發展的人,但就在推動淮海灣地方發展上,在計經系跟胡系之間,沈淮依舊會選擇與計經系、與徐沛進行有限的合作。

“雖然徐沛還沒有直接找我談話,不過成立省國資管理公司,逐步的推動省國有經營xing資產置入其中,對徐沛來說並不是太難的選擇,爭議最大的也許就是第一步要將那些經營xing資產置入其中才算恰到好處?”

“除了東獅集團、東江電力、淮海電氣、淮海融投、新原野、東江地產外,”宋鴻軍問道,“還有哪些省國資企業,能置入省國資管理公司?”

沈淮說道:“孫浮敬這次沒有到香港來,我也沒有機會跟他說上話;而省國資管理公司的組建以及內部的監管模式,是不是完全搬照淡馬錫模式,省內也會有很大的爭議,所以很多事,現在都難說得很……”

雖然國企改制的方向是要實現政企分開、產權明晰、權責分明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但在改制過程當中,省屬國企與原主管部門的剝離不是一步到位的。

就拿高速公路集團來說,實際還在交通廳的管轄體系之內,高速公路集團的建設資金來源,主要還是交通基建方面的財政拔款;省電力集團往下到地方還是電力管理局制度,又談何現代企業制度;供銷總社還沒有撤消,淮商集團的控制權怎麼都不可能徹底移交到省國資辦來;而衛生廳所屬的中醫藥研究以及醫藥總公司等,省國資辦當前都沒有辦法將這些企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進行徹底的剝離,故而沈淮成立省國資管理公司的第一步,還是將剝離改制相對成功的企業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

除了東獅集團、東江電力、淮海電氣、淮海融投、新原野、東江地產外,沈淮當前最迫切希望的就是淮煤集團能一步到位,進入省國資管理公司體系裡來進行協調發展,這對以後無論是淮電東送,還是淮煤東出的發展都有極大的益處。

沈淮又跟宋鴻軍說道:

“省國資企業的改制重組,除了技術引進跟合作外,依舊需要大的資本參與,而往後盯住想要找我們漏洞的眼睛會更多、會更賊。鴻基、眾信及長青的資本往後還是主要參與梅鋼既有的產業發展;要是有可能,我希望香港能多幾家與鴻基、眾信類似、但關聯程度更低的產業投資基金能參與省國資體系重塑,你有沒有合適的推薦人選?”

以前梅鋼幾乎是從無到有的發展崛起,孫亞琳、宋鴻軍都是梅鋼崛起的參與者、建設者,從中分得巨大的利益,也是理所當然。

而沈淮當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將省國資上千億的國有經營xing資產理出一條更清晰的發展脈絡出來,這時候孫亞琳、宋鴻軍旗下的公司再深度的參與進來,就要有所選擇。

沈淮目前只主張梅鋼系直接參與一些資產清算明晰、在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增值的企業改制。

比如省汽改制,省汽此前審計淨資產不足六億,拆分重組東獅集團與新原野之後,國有股權資產值擴大到十一億,盈利狀況也驟然改觀,雖然梅鋼系積極參與進來、並從中獲利,旁人也不能指三道四的說什麼。

而有些國有資產,在淨資產基礎之上,甚至要貶值才能改制重組,梅鋼系則要回避,不能叫對手抓住攻擊的把柄。

東江地產組建後一個主要宗旨,就是將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