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市長,推動徐城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徐沛大前提是支援的,畢竟徐城當下的底子也是他過來之後做了大的調整,接下來還是在擔當徐沛總掌舵人的情況能有更快的發展,沒有人能將功績從他名下搶走;在這個過程中,徐沛也不會限制梅鋼進入徐城發展。
當然,徐沛對沈淮不是沒有提出要求,主要集中在兩點上:
徐沛接下來在省委會分管組織人事工作,也將組織人事工作從地市延伸下去,延伸到縣級市及重點縣。
說白了,徐沛接下來要將霞浦等重點縣的主要人事任命權從地市剝離出來,由省委直管。
徐沛會進一步推動完善全省人事交流制度,並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讓梅溪、新浦的發展經驗,往徐城乃至全省擴散——唐閘、霞浦的官員較大規模交流出去,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空缺會讓其他派系的官員填進來。
這也不能完全算是壞事,熊文斌想在徐城順利的開展工作,沒有相應能配合默契的人手,也是很困難的。
另外,就是霞浦縣的財政上繳比例要提高。
霞浦縣財稅總收入今年就會上漲到三十億,但上繳比例始終都在三分之一左右,沒有能大幅提高。霞浦縣肥得流油,而省市財政捉襟見肘,也不是好的現象。
既然霞浦縣已經成立淮海zhèng fu建設基金,徐沛就希望這個zhèng fu基金從霞浦縣剝離出來,由省zhèng fu及淮海灣經濟區發展領導工作小組來接手。
在全省新的財稅制度沒有調整出來之前,由區域內發展較好的區縣承擔更多的出資義務,將部分富裕財稅上繳給zhèng fu基金,在淮海灣經濟規劃區內,承擔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義務,也算是一個變通的調節方式。
徐沛希望霞浦縣明後年對建設基金的投入比例,不低於縣財稅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差不多就是讓霞浦縣財稅上繳比例,比之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58%以上。
第八百八十四章 妥協的條件
梅鋼系的根本還是在以梅鋼為核心的產業叢集上,沈淮也不可能、也不會永遠都在霞浦。霞浦的人事權及財政權始終都要交出來,此時交出來,能有利於淮海灣整個區域的發展,有利於梅鋼外圍的產業環境更好的發展,沈淮也無意一定要跟徐沛唱對臺戲。
讓步需要彼此都有些誠意,而且田家庚、鍾立岷支援梅鋼發展,說到底也是支援大局利益,支援淮海灣、淮海省能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就算徐沛現在就提出要在霞浦搞省直管縣試點,沈淮也會支援以換取熊文斌能在徐城順利開展工作。
徐沛提出的兩個條件,比省直管縣試點的限制還要少一些,沈淮自然沒有堅決反對理由。
組織人事權沒有沈淮置喙的餘地,真要實施,他配合就是,他現在還是說zhèng fu建設基金的事情:“霞浦佔有很好的地理優勢,在過去幾年裡,也受到省市的政策支援,今天才略有些成績。七月中旬霞浦周邊區縣都受災嚴重,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造成的,我們縣委班子在那之後,決定成立zhèng fu建設基金,也是認為我們有些發展,也有義務承擔更多的責任。但在zhèng fu建設基金的使用安排上,霞浦縣的視野畢竟是狹窄的,也沒有能力做更多的協調工作,現在能由省裡接管,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不僅我,我想我們縣委班子的其他成員,也會支援的。”
徐沛對這樣的結果還是相當滿意的,說道:“省裡接手,也是想讓這個zhèng fu建設基金更好的發揮作用。沈淮你在淮海灣經濟區發展領導小組裡,還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啊,這個zhèng fu建設基金,還是需要你來擔當理事長……”
“我可沒有這麼大的協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