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佔據高達80%的市場份額,但民營油企資本薄弱、分散,像海豐集團在石品油業務上的資產也不過三四億的樣子,而在原油進口、成品油進口方面,更是給卡死脖子。
民營油企同時沒有足夠的資本跟技術實力進入原油煉化領域,跟地方國資煉化企業的合作,也只是買賣關係,缺乏深層次的合作關係。
故而三大國家石油集團,對成品油市場上的民企,也無意此時就開展圍剿,只是對梅鋼將來進入成品油市場的可能性,就保持著極大的警惕——這點也不是主要負責跟梅鋼談判的曹光明個人意志所能變更。
梅鋼的資本實力自不用說,而控制的新浦煉化、渚南煉化建成後,每年更有能力向淮海省的成品油市場供應七到八成的燃油。
如果不加限制,梅鋼未來將三大國家石油集團排除在淮海省成品油市場之外,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是誰在背後提醒不清楚,副總理徐至華的批示裡,就直接提及淮海省成品油市場的建設問題。
副總理徐至華的批示在那裡,梅鋼也無意在這時候對抗,故而在隨後的補充協議裡,由中海油直接壟斷新浦煉化未來生產的成品油銷售。
對梅鋼有利的條件則是,不用再承當成品油庫的建設。
渚南煉化以及新浦煉化在成品油庫建設方面已經投入所形成的資產,則全部由中海油成立的分公司收購,梅鋼大概能節約四個億的建設資金。
在這點上,也能看出國家在產業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命脈產業上的政策走向。
哪怕地方國資企業,中央目前也只是允許參與能源產業鏈的環節發展,而不支援其向能源產業鏈的全面滲透。
不過,沈淮在籌備新浦煉化之初,目光就主要放在化工中間原料市場上。
在組織新浦煉化生產方案設計時,包括後續新浦煉化產業叢集的發展,也都主要朝石化方面傾斜。
故而跟海洋石油總公司、跟副總理徐至華的批示之間,沒有什麼強衝突,能做的讓步,沈淮這邊都爽爽噹噹的作為讓步了。
而在技術與人力資源合作方面,海洋石油總公司也是做了一定的讓步,除了向董事會派駐人員外,不僅直接向運營管理層安插人手。
與海洋石油總公司有合作的兩家地煉企業、甚至與海洋石油總公司有合作的海外石油公司,新浦煉化與之在開展的人員培訓、人才及技術引進方面的合作,則由新浦煉化自主決定,不再作為合資協議的強制條件,這有助於保持新浦煉化的獨立性。
沈淮不搞什麼簽字儀式,不搞什麼開工典禮,作為正司級官員的曹光明,前後三次到東華來,都是直接到霞浦,不告知市裡。
曹光明看著成品油庫區的儲罐基樁工程都差不多進入尾聲,而成品油及化學品庫區外側、採用高樁預應力梁板結構的化學品及成品油碼頭,也都早已進入實際的施工階段,忍不住跟沈淮笑道:“以前只聽說你膽子大、路子野,我還是缺少沒有實際的感受啊……”
沈淮笑了笑,說道:“雖然給人盯著,但很多事情都是你這邊加緊一步,就能趕在別人前面一步。至於風險,什麼時候能沒有風險?只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就可以了。而就經濟形勢而言,越是緊張時,反而可以放開手腳做,因為這時候反而更容易看到低谷在那裡……”
曹光明看著比自己小一輪還多的沈淮,搖頭而笑,心想要中海油的上市籌劃,能緊一步,也許真就過去,也不至於拖成這樣子,想來想去,也是有信心但動作不夠堅決所致吧。
要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上市動作能早三五個月推進,也許十億美元的融資就已經到手了,而不需要承受現在的煎熬。
曹光明與沈淮所站的地點,是緊挨化學品及成品油庫區西側的一座名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