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褚宜良年前剛聽到鎮上說要搞集資建房,沒想到沈淮年後就要啟動集資房專案,感覺動作好快。

“快嗎?”沈淮反問道,“在這裡坐小半天了,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建設梅溪鎮,不單是我們黨員幹部的責任,你們是梅溪鎮的企業家,自然也要承擔起來責任來……”

沈淮站起來,要何清社他們跟他出去走一走,分乘兩部車,離開織染廠,從學堂街拐上鋼廠路,在將到梅溪河的地方停下來。

在鋼廠路的南側荒著一塊地,往西過梅溪河能看到對岸的城區,東面則鋼鐵廠生產一部的鍊鐵高爐。

這塊地早年就是鋼廠擴建時預留下來建鋼廠職工住宅區的。只是鋼廠這幾年年年虧損,職工收入又很低,根本就拿不出錢來參與集資建房,整塊地就荒在那裡,長滿經冬枯敗的蒿草……

“梅溪之前發展滯後了,不加快速度發展不行啊,”沈淮帶著何清社、褚宜良他們沿梅溪河邊的砂石便道往北走,說道,“我每次坐車經過梅溪大橋,看著橋兩邊的城鄉之別,心裡就有一個聲音催促自己,動作要更快一些。其他不說,就說這次雪災吧,要是梅溪、鶴塘兩鎮能夠在此之前完成危困房的改造工作,雪災造成的傷害也就不會有這麼大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頭並進

沈淮拉著何清社、禇宜良他們沿梅溪河東岸往北走。

雖然對岸也是唐閘區的邊緣地區,但還是能把城鄉的差距直觀的看在眼底。特別是九零之後,梅溪鎮把鋼廠以西到梅溪河畔之間的土地視作鋼廠發展的後備用地,從源頭上卡死這一片的住房翻建房屋,使得梅溪河西岸的屋舍看上去尤其的破敗跟陳舊。

就算是鎮區範圍,巷道也是砂石路與煤渣路為主,給屋舍宅院分割七零八落、扭曲不直。

沈淮邊走邊說道:“剛才看到的那塊地,本來就是鋼鐵廠要用來建職工住宅區的。我打算集資房專案先從鋼廠內部職工做起,為了能最快啟動專案,我想可以先由鋼鐵廠預支兩百萬出來,讓施工隊先進場,集資的工作可以慢慢做……”

九四年城鎮住宅建設還是以單位籌資或集資建房為主,即使有少量的商品房,也多半混雜著這些專案裡。

梅溪鋼鐵廠屬於鄉鎮集體企業,不存在職工福利分房的問題,故而要改善職工居住環境,也只能以職工集資為主為輔的方式建造住宅區。

要是單純依賴於職工集資款啟動專案,施工隊進場的時間也會拖延很久,畢竟要聚集上百戶甚至更多的家庭參加集資房專案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要加快速度,只能像沈淮所說的那樣,就是由鋼鐵廠或者鎮上拿一筆資金墊進來,先讓施工隊進場,把房子先蓋起來,集資的工作可以慢慢的去做。

何清社、李鋒都知道沈淮在接替杜建之後,會加快梅溪鎮的建設速度,但也沒有想到他的速度慨念還是要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料。

不過想想也是,梅溪鎮落後太多了,不加快追趕不行。雖然這裡面很大因素是前黨委書記杜建造成的,何清社、李鋒也覺得他們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心有慚愧。

“鎮上的幹部能不能參加集資建房?”黃新良問道。

“可以,”沈淮說道,“雖說第一批啟動的集資房專案,我是打算以鋼廠職工為主,這個打算也是考慮到鋼廠職工好組織、好動員,有利於專案快速啟動,但也不會侷限於鋼廠職工,”又側過頭來問朱立,“要是照城區住宅的標準,鋼廠那塊地能建六七百套住宅了吧?”

“好像以前有過一套方案;六七百套住宅還不止……”朱立憑著依稀的印象說道。

“之前那個方案我看過,要改,要提高,”沈淮說道,“唐閘區的市政管道一時間不能接過河來,不過集資房專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