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
何清社調到區政府,擔任副區長,接管沈淮當前負責招商、教育等工作;李鋒調到區紀委,擔任副書記兼監委主任。
這樣的安排對何李二人來說,也不能算有什麼虧待。
除了蘇愷聞將接替何清社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外,潘石華推薦多年來跟隨的區政府辦主任羅畢接替李鋒擔任負責黨群工作的鎮黨委副書記。
他們此外就是希望將劉衛國調到區公安分局擔任副局長,梅溪鎮派出所所長及指導員等職務,將直接從市局抽調精兵強將補上。
他們也是打算在沈淮跟地方黨政體系脫離關係之後,由蘇愷聞、羅畢接替鎮黨委書記、鎮長的職務,這樣基本上就能壓制住黃新良、郭全、袁宏軍等沈淮留在梅溪鎮的老人。
坐在潘石華的辦公室裡,沈淮看著窗外的榆樹枝葉,灑下片片的光斑。人坐在空調間裡,感覺不到戶外的酷熱。
“現在市裡決意要貫徹落實省委田書記的批示,要將竹社、黃橋與梅溪鎮合併,成立梅溪新區。籌備工作,市裡由譚書記親自掛帥,區裡的具體工作由周區長以及將來到梅溪鎮工作的小蘇同志負責,沈淮你是梅溪鎮黨委書記、工業園黨工委書記,又是區裡的副區長,梅溪新區的籌備工作,你也是責無旁貸啊……”潘石華說道。
沈淮不知道潘石華昨天給譚啟平敲了一記悶棍,現在感覺如何,這時的話裡又有多少言不由衷,他看了看坐在旁邊的周岐寶,說道:
“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證梅鋼新廠建設外,將來也是要保證梅鋼能正常運轉,其他事務都顧及不暇。何清社到區裡後,我想將區裡的招商、教育工作丟給他分管;梅溪新區的籌備工作,你們一定要拉一個人,那就拉何清社吧。”沈淮說道。
“梅溪鎮是在你手裡崛起的,”周岐寶笑道,“你的經驗,對成立梅溪新區是寶貴的,對新區做規劃時,我可是會把你拉過來把關的。”
“真要我說,那我就說一點,”沈淮說道,“那就不要管梅溪新區什麼時候能透過省裡的批准,唐閘區先緊要著在梅溪河口的再造一座大橋,將兩邊的沿江公路連線起來,新區的大格局就能基本成形,之後細處的工作可以慢慢的去琢磨。”
周岐寶聽了沈淮這話,忍不住想反駁。
梅溪河口造橋,橋跨要有四百多米。
要造主跨度這麼大的高等級公路橋,沒有一個億的資金砸進去,怎麼造得起來?唐閘區從哪裡搶這筆錢去?
但想想,真要沈淮這個拼命三郎去搞,說不定還真能造起來,周岐寶嚥了口唾沫,沒有吭聲。
潘石華敲著桌子,想到造橋的事,心裡就恨。
要不是沈淮蠻橫的關閉下梅公路改造專案,何苦惹來後面那麼多事?不過,想想沈淮當初打算花四千萬造渚溪路橋,又有誰能想象沈淮能憑藉梅溪一鎮之力做成此事?
潘石華在唐閘區的工作時間很長,對地方具體情況瞭解得要比周岐寶深入,真要將竹社鄉、黃橋鎮跟梅溪鎮併成一個新區,在梅溪河口位置造橋,確實有助於將三鄉鎮在地理上更緊密的聯絡起來。
只是在梅溪河水面最開闊的河口位置造橋,成本太高了。有這筆錢,都能在上游方位造座跨河大橋了。
看潘石華、周岐寶的神態,沈淮也知道他們沒有這個魄力,只是笑了笑,攤手道:“那就當我沒說;我還有些事,就先回去了……”
要是能在地方多留兩年,沈淮是決心要在梅溪河口造一座大橋。
這座大橋不僅僅能把梅溪鎮南片跟竹社鄉銜接起來,使得竹社鄉成為梅溪工業園產業往西拓展的外延,更加主要的,這座大橋將能打通沿江公路的斷點,使得將要成立的梅溪新區能直接透過沿江公路,跟就將要動工建設的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