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象徵吉祥的名字,卻未能給舉全瑞帶來好運。

舉全瑞是被買來的,但張君祁和伏胤從未將她當作丫鬟看待。

張君祁對待舉全瑞,只是當作伏胤的友人玩伴。

而伏胤一直以來都是把舉全瑞看作師妹。

可舉全瑞不敢高攀,只將自己看作二人的僕從。

故而一直以來稱呼伏胤為少爺。

待張君祁白日飛昇過後,便改口為老爺。

伏胤連連嘆息。

他心中是希望師妹可以考慮馮樂福的。

此人雖是性格靦腆,但待舉全瑞也是真心。

在見到如全瑞啞口腿瘸後,仍無嫌棄之意,而是壯膽陪伴。

伏胤欣賞忠情之人,認為無論愛人處於如何境地,都不應當拋棄,或是嫌棄。

可即使是自己的師妹,伏胤也不想出言勸解。

這是其自己的選擇,必然有伏胤沒有考慮到的情況。

道家講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以不變應萬變,也是一種解事之道。

第二日清晨,馮樂福再度來到家中。

他手中拿著小麻袋,裡面裝著一些可餵給嬰孩吃的食物。

這孩子已經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只是不能多吃。

舉全瑞在屋中哄著孩子,馮樂福則在伙房燒飯。

伏胤也未閒著。

他將舉全瑞姐姐的屍身搬移至院中,日日為其誦經超度。

可奈何自身福德甚微,難成超度。

伏胤嘆息,超度一事,還是佛家較為擅長。

佛家超度亡人,對自身並無太多規矩。

但道人則是不同,道人的超度,是將自身功德轉移至亡人。

但伏胤出山後,又是殺人,又是放火,身上實在無有福德。

也不知日日唸誦這些超度經文,能否令舉全瑞的姐姐再度轉世為人。

這幾天裡,馮樂福日日來訪,天明便來,日落才走。

伏胤將一切看在眼裡,倍感欣賞。

患難見真情,這便是真情的表現。

第六日夕陽西下,馮樂福準備離去。

伏胤來至馮樂福面前,出言詢問。

“善人且慢,不知善人家住何方?貧道可否去善人家中一探。”

馮樂福聞言便是一愣。

“我家我家寒微,沒什麼能招待真人的東西”

他的語氣有些膽怯,似是當時伏胤斬殺家主的情景將他嚇到。

故而小心翼翼,生怕惹得伏胤動怒。

“無妨,只是看看而已,走吧。”

“那那好吧。”

白瑤化為人形跟在二人身後,將伏胤和馮樂福護送到家中。

一個時辰後,三人抵達。

馮樂福的家中不似伏胤設想那般。

本以為馮樂福家中或許會有些銀兩。

未曾且當真寒微。

伏胤有此猜想,乃是因為在舉全瑞依靠卦算謀生時,馮樂福曾多次贈與米麵。

糧食是珍貴的,若非家中富足有餘,怎能將糧食分發給他人?

土房堆砌,茅草棚頂。

內部僅有寢室與伙房。

而伙房當中米麵並不富足。

伏胤掀開蓋著鍋的蓋簾,只見鍋中米少水多,乃是稀粥。

馮樂福想要伸手遮掩,可他身為食不果腹的百姓,怎能快的過有修為在身的伏胤呢。

“真真人見笑了。”

伏胤緩緩將蓋簾放下。

見此一幕,伏胤便知其為舉全瑞送去的米麵是如何得來的了。

那是馮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