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我要回上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說的柳玉美心裡是一顫,可是又不得不接住孩子的話,要不然老人家心裡還以為她不樂意似的。孩子 一放假柳玉美也想回上海,她可不想待在這鬼地方,人窮東西貴,消費一點不比上海便宜。最主要的是這鬼地方人心複雜,你好你壞都有人不斷的咬舌根,要不是為了自己兩個孩子的教育,她真的一輩子都不想回這窮鄉僻壤。她仍願客死他鄉,那死那埋,也不願意回這是非之地。想到回上海,柳玉美立刻喚起自己倆兒子的綽號。
“郭博士,真掙錢。”
大夏大兒子叫郭博世,二兒子叫郭進前。回到了贛南就被鎮上村民喚成了郭博士與真掙錢,鎮上沒有文化的村民,要是沒什麼技術到了四五十歲就在外面找不到工作,要麼就給自己的兒子帶孫子,提早到了開始享受退休生活,要是兒子娶不到媳婦,那隻能一天到晚到家閒的蛋疼,整天就愛湊在一起瞎扯蛋,東拉西扯什麼從他們嘴裡扯出來都好像合乎情理。
年輕人要是不到外面找工作,整天就躲在村小賣部打牌搓麻將,有錢的就鬥地主,詐金花,牛牛,沒錢的就打打升級,輸了往臉上貼個紙條。對於農村陋習風氣,大夏與柳玉美都是深惡 痛厭的,正因為如此,她們孩子一個都未讓她們的父母帶過,在上海她們仍願請保姆也不讓孩子們回農村與老人家待在一起。
這讓大夏的父母那是如鯁在喉,耿耿於懷,不是滋味。甚至不止一次語氣深長恨意幽長的問過大夏。
“是不是她不讓我們給你帶孩子?”
對於不讓她們帶孩子這事上,大夏父母確實是冤枉了柳玉美,說真的她們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 毀了。大夏三個哥哥常年在外打工沒有辦法,必須讓她們帶著孩子。可是經過她們帶出的孩子 ,沒有一個有出息的。從小就知道飛天打石,頑劣不堪。去了學校也是惡習難改,只知道玩耍。老師要是問他們從小不好好讀書,你們長大能幹什麼?
他們就會毫不避諱的回道打工掙錢。
山多地少的鎮上,假如不是改革開放。靠著家裡一人二分地,其實常年累都生活在貧困上,吃不飽,穿不暖。小時候的大夏就是這麼窮過來的,大夏家裡一共六口人才一畝地,雖然贛南可種兩季水稻,可是上交公糧後,他家大半年的口糧都得上街買。雖然他父親有一份退休金,可是他父親那份退休金基本上都給他們家買了口糧。
可是改革開放的務工潮,讓他們擺脫了貧窮,讓她們吃的飽、穿的暖後打工二字卻像晶片一樣植入許多家庭,也植入在大夏父母祖孫三代人的腦裡,無法根除。
大夏三個哥哥,五個侄女,三個侄子沒有一個有出息。讀完初中,拿到身份證後,一個個就猴急猴急的要去廣東。
有時她們更恨大夏夫婦倆有生財的門路也不帶她們,說真的不是她們不帶,去過她們那裡送快遞的幹不上三天就跑了。一個個既不能受累,又不能受氣,個個都像活祖宗。
大夏既然能生,就能養。他絕對不會讓孩子 們受二茬罪,遭二茬苦。讓他們繼承上一代人的苦難與貧窮,他不會讓他們體會什麼是吃不飽飯,讀不起書。他更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放在農村受那封建的思想還有接受短視目光,所以他的孩子不會交給任何人帶。
想到農村的複雜,柳玉美恨不得立刻有雙翅膀逃離這種是非之地。現在放暑假了,柳玉美第一個想到就是回上海。
“那你們一會問問你們爺爺奶奶去不去上海,要是她們走,那我們就一起回上海。”
“嗯!”
“那我們一會去爺爺家,問他去不去上海。去的話我們就帶上爺爺、奶奶、外婆一起回上海了咯!”
一想到回上海兩孩子就興奮的差一點蹦了起來,可是還未等倆孩子高興完,曾金枝就一盆冷水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