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統一草原之計劃(第2/3頁)
章節報錯
始打聽他的好友陳琦的下落。畢竟是身穿而不是魂穿,前世的記憶完完全全的印刻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這些個所謂的統領,都是曾經稱霸草原的主,統一一部,那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託雷這裡是一點事都沒有,畢竟是鐵木真的後代。伯顏那裡也沒有什麼事,雖然他的進展十分的緩慢,完全同化,他是不會再繼續進攻另一部的。
楊琮倒是對伯顏的做法青眼有加,相對於那個不知所謂的,揚言三個月消滅種花家的腳盆雞來說,伯顏這種穩紮穩打的做法,也是楊琮希望看到的。
伯顏又叫巴延,是蒙古國八鄰部人。其曾祖父述律哥圖是鐵木真帳下八鄰部左千戶,他的祖父阿剌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併兼任斷事官。父親曉古臺又繼承了祖父的職位,在蒙哥汗之弟旭烈兀手下做事,並跟隨遠征西亞,建立了伊利汗國。
正因為有這個歷史記錄,楊琮才會放心把軍隊交給伯顏帶領。
至於岳飛這樣的,留下來做自己的保鏢,他不香嗎?而且這樣式也不用擔心姓岳的擁兵自重啥的,好處多多。
少數民族的軍隊只有交到少數民族領袖手裡,才能發揮出最佳狀態,放在漢人手裡,只會壞事。
畢竟,這個時代的漢人歧視少數民族人民,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這是骨子裡帶來的。而且,從祖龍始皇帝開始起,任何帝皇就沒有把少數民族真正當作是自己的子民,而是把這些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人民當成可有可無的,隨時可以拋棄的臘雞。
楊琮卻不一樣,畢竟在後世,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姊妹是一家。民族團結,排外有,但僅限於一部分為數不多的人群。
所以,即便到了東漢末年,楊琮也覺得匈奴也好、鮮卑也罷,他們都是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匈奴人也是大漢子民,完全沒有必要分得那麼清嘛。
什麼匈奴的,漢人的,都是大漢子民嘛,都是華夏百姓嘛,為什麼要分你的我的呢?
可其實,這個時代並沒有多民族統一的國家,任何的少數民族對於漢人來說,都屬於異族。
可在楊琮看來,管他黑貓白貓,能逮耗子的都是好貓。羌人如何?鮮卑人又如何?大漢只要佔了地方,再教這些遊牧民族種地養蠶,再弄些娛樂活動,就這些文化入侵,就足以弄廢這些少數民族了。
當然,大華夏周邊這些國家,除了新羅和百濟(據說是後世韓國的祖先),喜歡自發盜取種花家傳統文化外,其他國家看中的是大種花的地大物博,以及富饒的產物。
可是以辰韓樸氏家族建立的新羅,對於盜取中土文化那是樂此不疲。到了後世,建立了所謂韓國的樸氏家族更是把這不要臉的文化盜竊發揚光大。
對於楊琮看來,既然有這個機會可以消滅這個小偷國家,那窮盡自己一生,也一定要把這個後世有名的小偷國家,徹底扼殺在萌芽之中。
回到後宅,看見董白屋前站著的女兵,楊琮揮揮手示意這些女兵離去。自己一會可要和自己夫人做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怎麼可能留下這些女兵聽牆角?開啟門,見秦良玉和自己夫人董白說些什麼,董白眼中噙著淚,似是剛才哭過的樣子。
楊琮看向秦良玉,秦良玉抱拳行禮道:“主公,夫人想太師了。”
楊琮道:“我也想,但現在還不是回去的時候。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曹操發起,袁紹為盟主。主公把我夫妻二人趕到雲中來,這其中的良苦用心我知道。一來避免和中原直接衝突,二來遠離中原朝堂紛爭,避免捲入不必要的禍端。這何嘗不是祖翁對自己孫女的良苦用心?
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將來我一定會一個個消滅乾淨。但你們也是知道的,就憑我軍現在的實力,和中原勢力去戰鬥,那不行,那純粹就是以卵擊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