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君臣對策(第2/4頁)
章節報錯
升,到了無法應付的那一天,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滅亡了。
具體來說,以正治國,就是要有一套保障國家機器自發運轉的良性規則,而且這一規則能夠一以貫之,不因人而廢,因事而止。一旦做到了政令暢通,國家這一組織系統就會健康運作,自動調節,而不需要管理者過多地干預。”
荀彧道:“夫項藉以戰而起,其雖勇,而又不善戰。高祖上馬不能征戰,下馬不能撫民,卻最終取得天下,皆因其有獨門法寶。箇中原因,高祖嘗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陳琦道:”項藉無敵,天下皆知,故天下其可一力而得之,謀士勇將皆無其用。是故,不得已而追高祖焉。而高祖善治人,御下有方,人盡其用,天下歸心,是故,項藉雖勇,終為高祖所獲,天下盡失也。“
荀彧起身長揖一禮,道:”主公仁德之士,曏者,主公圍臣家府,臣亦懷恨,今與主公如此暢談,彧亦覺獲益良多。“
陳琦道:”元甫商籍,士農工商,其位最卑。後黃巾起,元甫以家族之金銀聚義士,以求匡正亂世。因思一人計短,故求賢若渴,奈何天下士子,皆以元甫位卑而不屑從之,後聞聽潁川多義士,更是多賢者,某再三碰壁,不得已而行前事,故借今日之機,向文若賠罪也。”
荀彧見陳琦果然立起身形,對著自己作了一揖,其神態自若,面容坦然,知道陳琦此舉必然出於真心,不似作偽,自然不再責怪。
陳琦禮畢,又道:“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古之聖賢警世之語,實為我輩楷模也。”
荀彧哂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主公不過二十之齡,卻博覽天下群書,足見智廣也。文若佩服。“
陳琦道:”某年雖弱冠,然志之於學。某以為,治國、治軍,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此為擇德為友也。“
荀彧大喜,大呼道:”痛快!酒來!\"
陳琦身邊近侍不知如何處置,看向陳琦。陳琦點頭允諾。不一會,酒至。荀彧道:“以文會友,可知敵友。今與主公相辯,獲益匪淺,當浮一大白。”
二人正在飲酒,忽然見到黃忠渾身是血,踉踉蹌蹌地奔走而來,陳琦大驚,問道:“漢升,你不是陪奉孝去汝南了麼?如何又在這裡?還有,是誰敢與我軍動手?”
黃忠道:“汝南如今烽煙瀰漫,軍師差了九撥斥候回來搬兵,卻都嫋無音訊。故此,軍師自己帶著關羽、張飛抵住劉備、陶謙的五萬大軍,還要防著劉景升、孫公臺合兵的六萬騎兵。而我軍不過堪堪四萬七千餘。故此,軍師著我來此搬兵。”
陳琦道:“某與劉備無隙,其如何攻打於我?”
系統道:“你個豬腦子,你別忘了,你進入副本第一個場景就是遇到劉、關、張助劉焉打黃巾軍鄧茂、程遠志。是你迫使劉備把關羽、張飛割讓給你的。如今,你不但失卻了汝南,還丟了關、張二將以及郭奉孝!更是丟失了五萬大軍!”
陳琦道:“借我十萬貔貅,我要陶謙好看!”說完,遂蘸詩一首:
壯士騎白馬,驅策十萬兵;貔貅皆奮勇,踏碎日月星;戟指關山處,英雄意難平。賊人皆戰戰,頑寇亦兢兢;昨日奪城時,意氣正風發;孰料方一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