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標準,一個生產隊的壯勞力,一年的口糧標準額度是300斤,婦女勞動力口糧為250斤,尋常孩子的口糧則是200斤左右。

可是因為一連兩年的自然災害,再加上年代特有的外交和政治水平的失衡,整個新中國從上到下都受到了很嚴重的打擊,口糧也從一開始的麵粉到後來的自然糧。

自然糧可不是尋常糧食,因為它不僅僅指的是稻穀,還是所有沒有經過加工的糧食的一個統一稱呼,譬如:小麥、玉米、大豆、稻穀、豌豆等等,都屬於原糧範疇。

在這種條件下,就算是東北糧倉也顯得捉襟見肘。

1959年,新中國的農業產量僅僅為3400億斤,和1958年相比,同比下降136,別看3400億斤這個數目大,可是落在每個人身上的卻是不多,再加上當時舉國上下都要還債,導致家家都是餘糧告急。

因為自然災害的緣故,很多小麥水稻都有很大程度的減產告急,甚至碾碎之後能夠碾出來的還不到5成。

原先的時候張鐵軍一直靠著打獵和買賣黑市皮草,讓自己一家子人過得還算不錯,不過總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吧,有了這個想法,張鐵軍也打算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將目光也轉移到了一個新的戰場,種地!

打獵畢竟還算有些風險,有的時候一連兩三天都找不到獵物,總不能讓一家老小餓肚子吧,況且偌大的一個家庭,總不能總是飢一頓飽一頓吧。

礙於自己現在的身份,張鐵軍每個月只能靠生產大隊所救濟的口糧,這也就意味著張鐵軍將自己的生命線捏到了別人手中,這對於張鐵軍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尤其最近張鐵軍也發現,大隊上給自己家的口糧越來越糙,將口糧去皮去殼,在去掉一些枝枝蔓蔓,也就勉強能夠維持張鐵軍一個人,有的時候需要翻山越嶺,想要張鐵軍吃飽的話,缺口確實很大,最重要的是張雲朵並不是喬家鋪子生產大隊上的人,張鐵軍溝通交流好多次依然還是沒有得到準信兒,虎子又是在長身體的時候,就憑張母一個人的救濟糧更是杯水車薪,況且小花現在去讀書,還是一筆額外的花銷。這些事情也慢慢形成一座座大山全部壓在了張鐵軍身上,雖然家裡還有幾袋子白麵,還可以在維持一段時間,可畢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總不能完全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面。

這些事情忽然堆積起來,還是讓張鐵軍有些頭疼,原來自己就是一個光棍漢子,衣食住行都在部隊裡面,從來沒有未這些柴米油鹽擔心過。

忽然現在自己成為了頂樑柱還著實有些不太適應,生產大隊上的土地自己不能分,那就將目光定格在其他地方,對於這個地方的選址,張鐵軍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工作。

那是一片大概一畝二分的荒地,在深山老林裡面開荒種地雖然有些麻煩,好在種植出來的東西全部能夠歸於自己。

關東山這個地方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開荒放牧是流傳許久的傳統了,再加上各級政府現在都呼籲自行起力,共同渡過難關,不過像這種深山老林的地方,很少有人願意進來,本來就不算特別安全,不過這個政策對於張鐵軍來說那簡直是如魚得水。

場地和傢伙事兒都算準備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該種什麼的問題了。

張鐵軍手裡一開始有兩類種子,一類是小麥種子,二類就是玉米紅薯種。

瓜代菜也是當年的一個潮流,1958年大躍進之後,人們在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的做法造成糧食極度短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也採取了一個應急措施:以瓜果蔬菜代替糧食,以副食代替主食。比如以產量高的紅薯、胡蘿蔔、白蘿蔔代替糧食作主食,有的地方將玉米杆磨碎當主食。這種做法稱作“瓜菜代”,又叫“以副代主”,成為1959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