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薩摩藩是稅收再重也沒有發生這種事件。

一是因為薩摩藩的制度,二就是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在鎮壓著。

據《島津國史》記載,元和年間,島津忠恆曾和樺山久高一起校閱軍眾,鹿兒島共有:

“騎士三百人,徒兵三千五百人,軍健八千二百五十人,遊兵千五百人,人夫五千人,長年水手五千人,合二萬三千一百人。旗三百八十杆,鐵炮八千五十,弓二千五十,槍二千五百,合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事

命錄闔國士人及田祿、軍器,田祿合三十二萬五千五百四十七石五斗一升七合五勺,人數合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人,鎧八百九十二,胃百二十五,弓八千七百七十,箙三千五百十三,鐵炮七千二百九十六,丸藥三萬九千六百三十一放,鹽硝二千六百三十七斤三十目,銃丸材二十九貫四百八十目,槍四千八百四,長太刀二百六十一。”

根據上述記錄,島津家的這次閱兵,在鹿兒島部署了二萬三千一百人的兵力,此外各外城中還有尚未出動的軍隊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人,兩者合計有三萬五千餘人。一

足見薩摩藩軍事實力之強。

為了削弱各藩地的軍事實力,幕府釋出了《一國一城令》,規定每家大名只能保留一座城池,個別領地橫跨數個分國的大大名,可以保留多幾座城池,但也是每個分國最多一座。

不過,這《一國一城令》並沒有完全、徹底的貫徹執行。

至少在島津家是這樣。

要是嚴格按照《一國一城令》,島津家最多隻可以保留三座城池,薩摩一座、大隅一座、日向諸縣郡一座。但實際上,島津家的城池一共有一百一十四座,這一數量規模一直保持到明治維新時期。

《一國一城令》對島津家的效力,只不過是不再修建新的城池而已。

德川幕府的《一國一城令》,其實是與“兵農分離”相配套的一項制度,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武士們無處可去,只能聚居在大名的城池周圍,在城下形成“武家町”,便於管理控制。

但島津家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理睬《一國一城令》。

德川幕府也曾派出巡檢使到島津家調查情況,詰問島津家老中為什麼不執行《一國一城令》。

對幕府巡檢使的詰問,島津家老中的回答是,由於當年島津家曾經一統九州,家中武士眾多,難以全部聚集在鹿兒島,各個外城都是建在山上,主要是防備山賊用的,並無他意。

因為島津家歷代當主和德川幕府將軍的關係都很好,幕府對這一問題也沒有深究,島津家湖弄搪塞一下,就不了了之了。再後來,大家都見怪不怪,也就沒人再去管這事了。2

注一2:摘自360個人圖書館。